建筑学专业(100727)修读指南.doc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厦门 大 学 嘉 庚 职 业 建 筑 师 的 摇 篮 目录: 专业简介 一、历史沿革 二、保障体系 三、发展趋势 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二、 基本规格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四、学分说明 五、授予学位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表 七、教学安排分类统计表 人才培养方案解读 一、 方案制定原则 二、 教学支持平台 三、专业课程体系 四、个人修读规划 主要专业课程 一、专业导论课 二、专业主干课 三、专业基础课 系训:博学创意自强不息 系徽: 系徽: 专业标志 《建筑学专业修读指南》 文字编辑: 陈纲伦 王青 缪远 美术设计: 林纯利 苏晨 王麒宁 陈延安 苏城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 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 诸:《大壮》。 《易?系辞下》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 用也。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TOC \o 1-5 \h \z 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老子?第十一章》 “Architecture is the mother of all arts. ” 建筑是艺术之母。”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The house is a mach ine for livi ng in. ” 建筑是居住机器。” [瑞士 /法]柯布西埃:《走向新建筑》 “建筑三要素:坚固、实用、美观 ” [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第一书》 “毫无疑问,建筑学是一门十分高尚的科学,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胜 任的。一位建筑师应该是一位天赋极佳之人,是一位实践能力极强之 人,是一位受过最好教育的人,是一位久经历练之人,尤其是要有敏 锐的感觉与明智的判断力之人,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才有资格声 称是一位建筑师。” [意大利?文艺复兴]阿尔伯蒂:《论建筑?第IX卷?第十书》 A.专业简介 建筑是人的存在方式。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设计是富于创造性——既创造思想、 又创造价值——的人类实践活动。建筑学是最古老而永恒的专业。建筑师是令人羡慕、值得终生持 有的职业。 一、历史沿革 古代,大兴土木、营国建宅,中国就有以鲁班、 “样式雷”为代表的建筑匠师,和以 [ 宋]《营造 法式》、[ 清]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集大成的技术典籍。 “匠学”教育采用言传身教作坊式的“师徒 制”,千年一贯、薪尽火传。 近代,随着西方建筑文化的传入,早期的建筑教育首先是在外国建筑师开办的事务所起步,其 中自有一代中国自己的设计师、营造师和事务所,师夷长技、脱颖而出。尔后,由一批留学海外、 学成归国的建筑、土木工程的学者奉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以启山林,所得已觳,开拓 新时代中国式建筑学科。中国近代建筑学研究与教育的前驱,无论是留美的梁思成、还是留日的刘 敦祯,其学术渊源,国学以外,多可追溯到欧洲“学院派” 。 欧洲“学院派”建筑学传统故邦,在古代希腊、罗马。经近代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洗礼,于现 代建筑运动中,诞生了国际化的“包豪斯设计学校” (BAUHAU建筑教育新体系。 现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建筑教育进入了探索全球性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新时代。曾经 有一个阶段,中国的建筑思想、建设实践和建筑教育,受到苏联文化的深刻影响。在经历过了倡导 “自力更生” 、回归到完全“民族化”的传统之后,借鉴美欧“新包豪斯”经验,中国当代的建筑学 教育终于走上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健康发展道路。 抚今追昔、继往开来,中国近现代正式的建筑学专业教育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每一个阶 段都有特殊的事件发生,成为载入史册的里程碑。 第一个阶段(1927年?1949年) 1927年,在今东南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制订了拓荒性的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招收 了首批建筑学科大学生。 第二个阶段( 1950 年代初? 1980年代初) 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大规模院系调整结束以后,诞生了建筑“老八校” (今东南、清华、天 大、同济,重大、西建大、华南工、哈工大) 。自此,正式开始探索统一的高等建筑学专业教育的中 国模式。 第三个阶段( 1980 年代初?至今) 1977年 ,“老八校”首先恢复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次年招录研究生。 1980年以后,各类高 校纷纷办起建筑系,建筑学本科专业大量涌现;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科学技 术三大学科领域的硕士学位教育大步发展。九十年代,成立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专指委”和“评 估委”。进入新世纪,建筑学博士点分布出现了更加合理的新格局。 今天, 我国已经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建筑教育体系。 同时 , 一些与建筑学紧密相关的学科 专业,城市规划、景观学、环境艺术、土木工程等,也并肩携手获得长足发展。 厦门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创办于

文档评论(0)

shidaihua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