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 汪曾祺 ,江苏高邮人,当代杰出的散文 家,小说 家。在读他的散文集《寄意故乡》之前,以前也曾读过他的一些小说和散文,他独树一帜的文笔,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散文的语言特点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 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 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 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 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 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 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 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于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深得沈先生的真传,他的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文笔,优美富有地方色彩,那方水土那号人,有点像《边城 》,但不少地方有所创新。 读汪曾祺的散文, 觉得他的语言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作为一个家学渊源的作家,他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 有人说他的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这我并不完全同意。我认为只能够说他的散文是继承了我国传统散文的优秀传统,植根于我们民族精神土壤之中。 正如汪曾祺自己说的: “一个当代作家的思想总会跟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有些血缘关系。 但是作家的思想是一个复合体, 不会专宗哪一种传统思想。 ”所以我认为把汪曾祺的散文称为真正的文人散文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他的语言平淡、质朴、简炼,是一种提纯度很高的语言,绝无文人的“掉书袋”之嫌,相反倒是贴近生活的。 如描写净融法师, 只在结尾用寥寥几笔作人物肖像描写: 净融瘦瘦小小, 但颇精干利索;面黑,微有几粒麻子。见《净融法师》 描写铁桥和尚的情人: 铁桥有一个情人,年纪轻轻,长得清清雅雅,不俗气。见《铁桥》 描写三圣庵: 三圣庵在大淖西边。 这是一片很荒凉的地方, 长了一些野树和稀稀拉拉的芦苇,有一条似有若无的小路。 三圣庵是一个小庵,几间矮矮的砖房。没有大殿,只有一个佛堂,也没有装金的佛象。供案上有一尊不大的铜佛,一个青花香炉,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见《三圣庵》 描写家乡的运河: 运河是一条“悬河”, 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 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 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 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 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见《我的家乡》 抒写内心胸臆:凡事都是这样,要能适应、习惯、凑合。见《牙疼》 可见汪曾祺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描写环境,人物心理,都文笔洗练,惜墨如金,但是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比起西方现实主义大师如巴尔扎克他描绘人物工笔刻化服饰,眼睛、眉毛、胡子、面容动辄洋洋数百近千言,看多了给人以昏昏欲睡之感, 相比之下,这就是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汪曾祺谈到沈从文教写作,常说“要贴到人物来写”, 在写作过程中要随时紧紧贴着人物, 用自己的心,自己的全部感情。什么时候自己的感情贴不住人物了, 大概人物也就会“走”了,飘了,不具体了。汪曾祺本人散文用语也能做到贴到人物来写, 即使文中没有人物,我们难道不能说,作者本人就是文中所说的人物吗,这样,他的写风俗,读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家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娓娓到来,如话家常,创造的是真境界,传达的真感情,真正做到了文章不写一句空。 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 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有内在联系的。文学 语言不是像砌墙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叠在一起。 而是像树一样,长在一起的,枝干之间,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语言是活的,也是流动的,中国人喜欢用流水比喻行文,这是非常贴切的。 有一位评论家说: 汪曾祺的语言很怪, 拆下来没有什么, 放在一起就有点味 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 世臣论王羲之的字, 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 并不觉得怎么美, 甚至很不平 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 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 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本体, 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 都 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 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 打通古今脉络, 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工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高了境界, 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 自有一种

文档评论(0)

152****6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