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小论文:
如何区别秧苗与稗草
学 校:余庆县大乌江小学 班 级:六二班
姓 名:冉 宇
指导教师:陈雪梅
如何区别秧苗与稗草 余庆县大乌江小学六二班冉宇 指导教师:陈雪梅 每年的四、五月份,我都要跟随父母去乡下爷爷家插秧。来 到爷爷家,大人们都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个人陪我玩,我也只 好自讨乐趣,和大人们来到稻田边逗蚂蚁。一时半会儿蚂蚁没逗 着,便发现一个密秘——爷爷扯秧苗时,总要择除一些近视于秧 苗的杂草。我便好奇地问: “爷爷,你为什么要甩掉一些秧苗?” 爷爷呵呵道:“孩子,这不是秧苗,而是杂草——毛稗。 ” “你怎 么认出那是杂草呢?我看那些杂草与秧苗没什么区别呀?”我更 加好奇地问道。 爷爷举起一根杂草说: “你仔细看看, 它们一样吗? 这就是毛稗,你看它的梗和叶都是嫩绿色,还比较软呢!其实, 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还多着呢 ,, ”
我对爷爷的话产生了许多疑问, 一回到家, 就急忙打开电脑, 如饥似渴地查阅起有关水稻的知识来,经过我的一番努力,才弄 明白了许多有关秧苗与毛稗如何区别的知识:
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 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 叶耳就是稻叶叶环 (叶 环是在禾本科植物中,在叶片、叶鞘连接处外侧有色泽稍淡的带 状结构,又称叶枕。 叶环具有弹性、 延伸性, 用以调节叶片位置, 增大受光面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在叶鞘与叶片接连处叶 缘两侧的伸延物。常将茎杆卷抱着,末端分离,有时弯曲,多呈 耳状或镰刀状。单子叶植物中,部分的禾本科植物具有叶耳,如 大麦、小麦、水稻、竹等。在分类上,常根据是否有叶耳,作为 区分物种的依据之一。如水稻与稗,形态较相似,但前者有叶耳, 后者无,故可相区别。
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 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 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
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 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这 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 位于叶片中央大而明显的 脉,称为中脉或主脉。由中脉两侧第一次分出的许多较细的脉,称为 侧脉。自侧脉发出的、比侧脉更细小的脉,称为小脉或细脉。细脉全 体交错分布,将叶片分为无数小块。每一小块都有细脉脉梢伸入,形 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
色素也可以称为色阶,它是表示显示屏幕亮度强弱的指数标准, 也就是我们说的色彩指数。水稻稻叶的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 素。
稻子的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着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 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
而毛稗呢?在科学领域上叫做稗草,是禾本科一年生杂草,丛生, 杆粗壮,直力或扩展,光滑无毛,适应性强,耐干旱、盐碱、喜温暖、 繁殖力强,常为稻飞虱、稻叶蝉的寄主。在我国大部稻区均危害严重, 为稻田恶性杂草。与稻苗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叶片较柔软,主脉明显, 无叶耳或叶舌。
此外,我还通过相关图片了解到:秧苗与毛稗的不同之处在它们 成长过程中,会逐步明显地表露出来,如开花、结果都有着明显的区 别。
通过查阅水稻与稗草的相关资料,我了解到了如何区别秧苗与毛 稗的知识,心中的疑惑逐步消除了,充满着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感。突 然,我想起了马克思的一句话来:“实践出真知。”于是,我缠着爸爸 非在周末带我去老家不可,在我的再三纠缠下,爸爸终于答应了我。
周末到了,爸爸陪同我又一次来到乡下爷爷家,向爷爷讲清了我 这次回来的目的,并请爷爷当“考官”。淘气的我拉着爷爷的手直奔 向秧苗地,脑海中还不时清晰呈现出秧苗和稗草的一幅幅图片来。	来
到秧苗地,我便急切地、聚精会神地在秧苗中寻找稗草来,一棵、两 棵	不一会我就找出了十多棵。“考官”爷爷一瞧,没错!顺利
通过了 “考官”爷爷的考核,且得到了爷爷的好评。
现在,只要根据这些知识对秧苗与杂草进行仔细观察比较,我
就能准确区别秧苗与毛稗了。
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 ”
附:图片
稗草幼苗
秧苗
稗草籽
稻谷粒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