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四首》文化积累
1.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帅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著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金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出生于西域,长于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大诗人。少年时代刻苦攻读,兼习剑术,以诗文见赏于世。25岁出蜀远游,留居安陆,娶故相孙女为妻。数年后北游龙门,至洛阳、太原,复往东鲁,南下会稽。在漫游中,广泛结交地方官吏及著名隐士道人。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42岁,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皇帝征召入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后被疏远,乃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又开始漫游生活。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在唐皇室的内部争斗中,李白被牵连入狱,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流放途中遇赦得还。晚年流落于襄汉及江淮一带。61岁在金陵,闻李光弼统帅大军出镇临淮,仍以多病之身请缨从军,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死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傲视权贵和敢于反抗的性格深受历代读者喜爱。李白相当全面地继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受庄子散文和楚辞影响最大。他还擅于从民间乐府汲取营养。李白的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情感。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今存诗共一千余首,另有赋八篇,文六十余篇。有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
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与綦毋潜友善。其诗流传不多。《河岳英灵集》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另为楷士。”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家、散曲作家。曾任江浙行省属官,不就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居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2.文体知识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
3.文化常识
(1)左迁:降职。
(2)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3)古诗中“明月”“大雁”意象有“思念”的象征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12课时_主题阅读:快手刘.docx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12课时_主题阅读:汪大娘.docx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详细解析.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推敲动作让人物立起来.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化积累.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古文文句的注释.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作方法.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美女蛇.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难点解析.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分析.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综合练习1.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综合练习2.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作者简介.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观沧海》景情结合的特点.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观沧海》赏析四篇.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观沧海》写作背景.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观沧海》重点精讲.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天净沙__秋思》课文解析.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天净沙__秋思》重点精讲.doc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创作背景.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