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B11071
课题主持人:郭亚东
课题组成员:王启航
罗月丽
郭安乐
完成单位:鲁山县库区中心校
时 间:二0一二年九月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
内容摘要:
由于中学生白身身心特点、学校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
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存在着危机意识下降, 缺乏积极向 上的良好心态,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问题。因此,本课题组申报了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 们分析总结了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为: 白理能力差、独
立能力差、学习积极性差、心理承受力差、与父母关系不和谐、与老 师的关系不融洽等;通过研究我们也探讨出了形成中学生抗挫折能力 低下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学生白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个别 学生遭受意外刺激、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等;通过研究和实践, 我们形成了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校教育策略和家庭 教育策略。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稳步提高,大多 数学生能够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赞赏与批评, 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勇敢 地承受挫折,能够乐观、向上、合群、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等来白 各方面的困难与挫折。另外通过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所有 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合理的工作分工能力和协调能力,组织、教育教 学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 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抗挫折能力家庭 学校 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 抗挫折能力
家庭 学校 教育
一、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虽然正在经历心里成熟期, 但是还未完全成熟,社会化刚 刚开始。激烈的学业竞争,沉重的学习压力,枯燥的学习生活,复杂 的环境,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受挫等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挫败感,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 就难以走出 挫折困境,经不起风浪吹打,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便会产生极其痛苦 的情绪和消极的处理方式,甚至走向极端。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抗挫 折能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更是
中学生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挫折、 顺利地完成学业、健康生 活和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分析讨论, 确定申报了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科研课题。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012年西南大学蒋峰硕士在〈〈当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 其培养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 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化,当前中学生的心理 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对广大中学生
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当前中学生在优越的物 质精神环境、以白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下成长,加之社会、媒体等各 方面的负面影响,教师、家长、社会带来的过度压力以及教育的局限 性,使得广大中学生各种问题日益增多,面对挫折不能理性对待,以不 正确形式或极端形式表现的人数不断增加。 很多的事实证明,社会 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 特别是对当前中学生 而言,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2、 2001年蒋重清、杨志在〈〈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 文中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人在挫折后奋起,有人在挫 折后沉沦。其原因在于各人的抗挫折能力有强弱之分。抗挫折能力, 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 力。对于挫折及抗挫折能力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 研究,是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2011年胡晓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 略研究》一文中提出: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 提出建议和对策,主要目的在于如何加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促进学 生的健康成长。
4、 2010年徐晓蕾在〈〈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
出:中学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 巨大的变化,他们积极热情,勇于展示白我,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 好奇心,但依赖性较强,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往往会不知 所措,烦躁焦虑,有的甚至消极悲观、轻生厌世。因此,正确对待挫 折,养成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 身心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 意义。
5、 2009年李梅云在〈〈论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 客观分析中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科学把握中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和 表现,是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础。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研究 思路和方法,也为本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