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阳的名胜古迹有哪些
揭阳是粤东古邑,见诸史载已有 2200 多年。市域内旅游资源丰
富,情韵独持的园田风光,风格迥异的寺庙古迹,现在,随 来看看揭阳的一些名胜古迹吧 !
西来寺位於广东省惠来县西三十五里龙溪西畔溪西镇上村, 是入潮古道。《惠来县志》记载,唐大颠和尚得法於石头希迁禅师,在元
和年间入潮,经过龙溪溪西乡的时候,恰遇乡民天旱祝祷雨,大颠和尚即发心求雨,如若无雨则自梵。精诚所至,克期雨至,村民都称大颠为“-”。后立祖师堂, 世代奉祀。明嘉靖四年邑候杨孟训募建僧舍,塑大颠圣像,称祖师庵,香火旺盛。清顺治丁丑年,竭石镇守将陈万权增建前亭 ;康赜丙申年,邑候佟世后重修寺宇 ;乾隆壬戌年,知县杨宗秉、游府马锡宁又增筑墙垣 ;戊戌年龙江守府陈登奎、杨昌再修。己亥年邑贡生蔡士池撰《重建龙江西祖师庙序》 ,记修建因缘。历代文人吟诗撰联,为数甚多。寺内并有乾隆十七年《县主张太爷禁示牌》,记载了贡生蔡振声、蔡士江父子营建西来桥等善举。
西来寺正殿为大颠祖堂,旁有联曰: “大师龙溪万古尊严成 - ,颠歌鹤舞千秋圣诞祝遐龄。 ”东侧为大雄宝殿及客堂,西侧为历代祖师堂及僧寮。
揭阳的名胜古迹: 榕石永福寺榕石永福寺, 位于广东揭阳惠城北郊半公里处榕山,古称“榕石庵, ”创建于明万历八年 (1580) 。崇祯
1
十七年 (1644) 和清康熙九年、乾隆五十五年、光绪二十二年 (1896)
修建, 1989 年至 1999 年重建一新,规模宏大,并改称“榕石永福寺”。1987 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 年登记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是惠来名胜之一。
“古榕报石”,有古榕抱石而生,榕则虬枝劲干,石则苔痕斑驳,木石结缘,蔚为奇观。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据今幸存于寺内、清乾隆六年 (1741) 方世滨《员门碑记》所
载,明万历八年,县太学方秉臣,因向倚榕石而建的“九子母 (一胎生九子 )祠”,求子有验,遂将榕山之粮地捐献,当年便创建榕石庵。又据清《惠来县志》记载: “榕石庵在县城一里处,崇祯十七年知县沈煌建,寇乱颓圯,清康熙十一年重修” 。
揭阳的名胜古迹:宝龙寺普宁市大南山镇益岭村西南侧, “佛仔坐斗”之幽境的宝龙寺,创自清末宣统年间, 1989 年以来重修,宏伟壮观。它距流沙市区 5 公里,流 (沙)前(埔)公路寺前贯穿而过,交通便利,成为礼佛、游历的热点。 1994 年 11 月获登记开放。
寺始建于宣统年间 (1909mdash;1911) 由郑真亮大师 (后人尊称为师公 )倡建,并修行于此,他自称为“汕头里洋外人”故也被称为“汕头公”,是位虔诚有为、德高望重的佛教居士。
该寺后因时局变迁,僧众星散。又因岁月沧桑及人为因素,原寺内建筑物仅存残墙断瓦。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居士陈汉辉于 1989 年春,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作为古刹重兴人,集资复建宝龙寺。该寺建筑面积约 3 千平方米,辟山筑宇,气势恢宏,坐东北
2
向西南,已建成了天王殿、 师公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观音阁、地藏阁、功德堂、客堂、芳名长廊、 300 多平方米放生池及其露天滴水观音 (高约 3 米,泥塑 )、4 层半共 1300 平方米的综合大楼 (1997 年六月初八竣工 )、凉亭、长 3 公里水泥公路 (1997 年竣工 )。(2001年农历八月又在西侧峻工 300 余平方米莲池海会堂 )等等。
揭阳的名胜古迹: 培风塔位于普宁洪阳镇后坑村, 因古时该处属乌犁乡,俗称“乌犁塔” 。清乾隆 七年 (1742 年 )建。是用三合土筑成的风水塔,里面有奇特的内转石阶可登上各层,逐层有窗可眺望。
塔檐以红砖叠涩出檐。 第七层里面有藻井, 塔顶由大葫芦及其上三轮
仰莲承托一个千余斤重的生铁铸小葫芦组成, 别具一格。培风塔造型古雅,雄伟壮观,二百多年来巍然屹立,为“普宁八景”之“培风宝塔”。
塔通高 36 米,七层,平面八角形,砖土混合结构,塔身则系三合土夯筑而成,在国内诸塔中,实属罕见。塔基边长 9.8 米,塔座高 1.65 米,筑九级台阶而上痤台,塔座上下有栏杆,栏杆望柱上刻一
对石雁、一对石狮,造型生动。塔身第一层下外围边长 3.9 米,周边长辈 31.2 米,塔身高 31.7 米。塔内各层空心,第一层塔墙厚 2.55 米,每面边长 1.5 米,塔身逐层依次缩小至最高第七层,每面边长仅
0.71 米。塔座仅辟一门入塔腔, 塔门向西,门阔 1.3 米,高 2.77 米,
拱顶,石门框上阳刻:七级高擎雄插汉,千峰环拱壮抉与。塔腔有内
转石阶可登上各层,内转石阶共 120 级。第一、二层以上每层开四
个门 (窗),相邻各层四门 (窗)相互交错,既美观,又能在各层室内向
3
外眺望四面八方。塔檐以红砖叠涩出檐。最高层 (第七层 )塔腔内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