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火灾爆炸事故学习案例汇总.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 1】装卸工违章作业,造成氧气瓶爆炸。 事故经过: 某单位用卡车运回新灌的氧气,装卸工为图方便,把氧气瓶从车上用脚蹬下,第一个气瓶刚落下,第二个气瓶跟着正好砸在上面,立刻引起两个气瓶的爆炸,造成一死一伤。 主要原因分析: 两个气瓶相互碰撞,压缩气体在氧气瓶碰撞时受到猛烈振动,引起压力升高,使气瓶某处产生的压力超过了该瓶壁的强度极限,即引起气瓶爆炸。 事故责任划分:( 1)搬运氧气瓶时,要避免碰撞和剧烈振动,要戴好安全帽及防震圈。(2)装卸氧气时严禁滚动。 【案例 2】江苏淮安发生乙炔瓶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月初五) 20 时 30 分,一声震天撼地的巨响,将沉浸在春节欢乐气氛中的淮安市楚州施河镇的居民惊呆了。惊魂未定的人们发现,施河镇太平中路通达市场南入口处的一间 15 平方米的乙炔气焊门市部,随着这声巨响被夷为平地,门市部路对面西侧一堵围墙也被爆炸形成的冲击波推出数米远,紧 邻门市部的一幢二层小楼被震得摇摇欲坠,周围百米内的许多建筑物的铝合金门窗被扭曲变形,玻璃被震得粉碎,满街都是震落下来的碎玻璃片。施河镇顾王村村民、 年过半百的公司主顾 ××、刘××夫妇和同村年仅 27 岁的农用三轮车主施 ××在爆炸中当场身亡;路过的行人高 ××(女)头部、背部、臀部等多处被炸伤,伤势严重。行人杨××因惊吓过度突发脑溢血,当场晕倒。 事故原因: 据调查,爆炸由公司主顾某和施某在门市部门前违章焊接农用车引起,顾某在焊接作业时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气瓶减压阀,引起气瓶爆炸。 防止同类事故的措施: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进行安全技术和专业技术培训,坚决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杜绝易燃易爆作业和明火作业混合交叉的现象发生。【案例 3】哈尔滨某化工厂气瓶爆炸事故。 事故情况概述: 1998 年 10 月 8 日 10 时 40 分左右,哈尔滨某化工厂四车间成品库发生氧气瓶爆炸事故。导致现场的 2 名装卸工(临时工) 1 死 1 伤。事故发生前四车间充灌岗,操作压力为 12MPa,操作温度为 20 度,成品库房有氧气瓶 45 只。 事故破坏情况: 经现场勘察,共 3 只气瓶爆炸,其中 1 只气瓶外表为绿色油漆, 检验期为 1989~1994 年,公称压力 15.0MPa,容积为 40.4L,这只气瓶爆破成十几 块碎片。碎片内壁呈黑色,断口呈 “人”字纹,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全部为脆性断裂。 其角阀为氩气阀。 爆炸的另 2 只气瓶颜色为淡酞兰,呈撕裂状,断口有明显的被打击的痕迹,被打击处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另外 3 只被击穿的气瓶,均留有不规则孔 洞,其中 1 只在气瓶上方,直径各约 5cm,另外 2 只在气瓶下方,直径约 8cm 和 30cm, 破口向内凹陷,并有高温氧化的痕迹。 面积为 70m2 的氧气瓶成品库天棚和西侧墙被炸塌,山墙严重变形,铁皮包的门 被爆炸碎片穿出一个直径 20cm 的洞,附近 2 处厂房玻璃被震碎。 死者身体被炸成多 块碎片,伤者被炸成终生残疾。 事故原因分析及结论: 从爆炸碎片的内外表面颜色看,其中 1 只气瓶的碎片外表为绿色漆,内表面呈黑色,角阀为氩气瓶阀,说明这只气瓶为氢气瓶。被检回的 内壁呈黑色的碎片共有十多片,其断口形貌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呈 “人”字纹, 均为脆性断裂。分析认为这只氢气瓶内残余有氢气。充装氧气 (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 极限为 4.1%~ 74.1%),形成了可爆性混合气体,在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引发了氢氧混合气体的化学爆炸。 另外 2 只被撕裂的气瓶内壁只有锈蚀,无黑色油脂,断口呈脆性断裂形貌,断 口局部有明显的被击打的痕迹,内凹并有高温氧化痕迹,说明这 2 只气瓶距爆炸点 很近,被爆炸碎片的冲击波打击超过其呈受力,失稳破裂,属物理爆炸。 直接原因: 装卸工在装运氢气瓶 (错充氧气 )前试压转动角阀时产生静电, 引发瓶 内的氢氧混合气体爆炸,是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1)气瓶充装前检查员在检瓶过程中,由于被检查气瓶油漆脱落严 重,且污物多,末认真辨认,错将氢气瓶当成氧气瓶,送充装岗充装,充装人员也 未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车间、工厂领导在贯彻执行国家标 准规程中,贯彻执行不认真,对工人的工作质量要求不严,充装前后的检查出现纰 漏,检查不够,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1)责令工厂立即停止氧气瓶的充装和检验业务,待劳动部 门重新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从事上述业务工作。 (2)今后在气瓶充装验收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和《永久气体充装规定》及工厂车间有关操作 规程、安全规定。(3)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气瓶充装运输、储 存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文档评论(0)

135****23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