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三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 (B)(附答案).docxVIP

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三年级第二单元测试卷 (B)(附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此处键入] [在此处键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第二单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二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条形码区域注意事项 : 条形码区域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在条形码区域贴好条形码。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5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8分) guò dōng ?? gē chàng ? qīng liáng ?? fēng yè jìntóu ?? chí dào ????qì wèi ?? yóu piào 2.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挑水(tiāo) 挑灯(tiǎo) 挑选(tiāo) 挑拨(tiāo) B.床铺(pù) 铺着(pū) 店铺(pū) 铺满(pū) C.尽快(jǐn) 尽管(jǐn) 尽情(jìn) 尽力(jìn) 3.比一比再组词。(8分) 径( ) 晶( ) 曲( ) 料( ) 经( ) 品( ) 由( ) 抖( ) 4从下列词语中找出三对近义词和三对反义词。(6分) 平展 凉爽 赶紧 愉快 凌乱 干燥 杂乱 潮湿 难过 温暖 加紧 平整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 )—( ) ( )—( ) ( )—( ) ( )—( ) 5.给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6分) 明朗:①光线充足(多指室外)。 ②明显;清晰。 ③光明磊落;开朗;爽快。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  ) (2)听了我的描述,爸爸的态度明朗了。 (  ) (3)这些作品都具有明朗的风格。 (  ) 6.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4分) (1)《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唐朝的诗人叶绍翁。(??????????) (2)“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知道有几个儿童在帮助大众织布。(??????????) (3)“挑促织”的意思是“捉蟋蟀”。(??????????) (4)“篱落”就是指“篱笆”。(??????????) 7.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块大石头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改为“把”字句) . (2)钥匙 的 秋天 一把 是 雨 (连词成句) . (3)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去掉问号,换个说法) . (4)枫叶像邮票。(扩句) .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便笑着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时节,一登上岳麓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呀! (3)《赠刘景文》一诗前两句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后两句议论,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指的是______________。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门前的水泥道的______________之情。 得分 阅读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