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音乐会――纽约爱乐乐团的王牌节目.docVIP

青少年音乐会――纽约爱乐乐团的王牌节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青少年音乐会――纽约爱乐乐团的王牌节目 13年12月7日中午12点半,林肯中心费雪厅节日狂欢般的气氛衬托着年末最后一场纽约爱乐乐团青少年音乐会。作为纽约爱乐乐团的王牌节目,这场以莫扎特《第41交响曲(朱庇特)》为主题的音乐会早在两个月前就一票难求,乐团教育部总监狄奥多?维普路德(Theodore Wiprud)特意给我这个来自中国的访问学者预留了一张,使我能体验青少年音乐会的魅力和所蕴含的教育智慧。 正式的演出是下午两点,按惯例,12点45分“现场儿童天地”(Kidzone live)就开始了,它是孩子们亲身参与音乐体验并与乐团音乐家们现场互动的一个活动。费雪厅四层楼的每层都设有活动区,孩子们可以穿行在各个活动区试试乐器,玩玩音乐游戏,和音乐家聊聊天等。主前厅(二楼)分别有四个活动,西边一角是“乐器村的小小作曲家:带着莫扎特意念步入21世纪”,这个活动是乐团教育部的一个名为“小小作曲家”――旨在青少年中挖掘和培养作曲家的项目主办,由纽约爱乐乐团五个演奏家组成的乐队现场演奏孩子们创作的乐曲。旁边的区角活动为“颜色板块”――孩子们用颜色来表达自己。主前厅东边一角是“对位狂欢节”――用身体游戏来体验音乐的对位和秩序。其旁边是“莱昂纳德?伯恩斯坦的青少年音乐会”展厅,展出由伯恩斯坦60年代指挥的27场青少年音乐电视录像第二辑的9张DVD。三楼的西边是“作曲者工作室”,孩子们可以写下自己简短的作品,现场的音乐家马上演奏出来听听效果,每个尝试了的小孩子都会得到赞美。东边是“试一试小提琴”,小提琴手莎伦?山田(Sharon Yamada)在现场告诉孩子们,莫扎特是6岁就学提琴习小,7岁就登台演出,来看看你有什么把戏,然后她帮助每个排队的孩子依次来试一试小提琴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四楼的西边是“试一试小号”,在乐团副首席小号手马修?米奇(Matthew Muckey)的帮助下孩子们尝试用小号吹出莫扎特的“信仰动机”的四个音。东边是“乐团问询”,孩子和家长与乐团新进的或者最年轻的乐团成员聊聊他们是如何开启到音乐生涯的。这一次负责解答的是乐团的小提琴手姚珊珊(Shangshang Yao)和大提琴手内森?维克瑞(Nathan Vickery)。五楼的西边是“试一试双簧管”在纽约爱乐乐团副首席双簧管雪莉?塞拉(Sherry Sylar)的帮助下,孩子们尝试双簧管,它是莫扎特朱庇特交响乐中所用的主要木管乐器。东边是“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乐有奖问答”,现场抢答关于莫扎特朱庇特交响乐的知识,可以得到奖品。这十个区角活动,挤满了前来参与的家长和孩子,整个费雪厅从二楼到五楼熙熙攘攘,歌舞升平,狄奥多先生说最多的人次可以到达上千孩子来参加,每一次的区角活动都依音乐会的主题而变更。 两点,音乐会在青年指挥家卡塞?斯卡里奥尼(Case Scaglinoe)的指挥棒下开启“莫扎特《第41号交响乐》(朱庇特,K551)”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接着广受青少年和家长喜爱的教育部主任同时也是晚会主持人的出场,他首先介绍莫扎特自8岁创作第一部交响乐,伴随其欧洲之旅开始他的音乐家生涯,由do re fa mi组成的“信条动机”(Credo motive)来自于中世纪素歌元素,该动机贯穿了莫扎特一生的创作,在不同的创作时代给予不同的巧妙运用,直至这个动机的运用成就了他这部最后的辉煌――《朱庇特交响曲》。接着他给孩子们交代了今天主要的任务:听出信条动机,解码这四个音符。有了狄奥多的提示和知识铺垫,在乐团演奏第二个曲目――莫扎特不足九岁时创作的《第一交响乐》(K.16)降E大调行板时,笔者和所用观众一样都竖起耳朵倾听这个动机在什么地方出现,由什么乐器奏出……曲闭,全场黑灯,似乎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天籁般do re fa mi的童声,聚光灯打在左右两侧靠近舞台的二楼观众包厢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身上,他们重复着简单的这四个音符,另一束聚光灯随后打在位于舞台中央的少年艺术家布伦顿?艾里奥特(Brendon Elliott)身上,他用小提琴呼应着这个简单的旋律,第四束聚光灯打在装扮成莫扎特时期上层贵族官服走到观众席上的艺术家托马斯?贝尔德(Thomas Baird)身上,这视觉和听觉叠加的场景仿佛让人穿越到19世纪的欧洲,全场观如痴如醉醉地沉浸在“信条动机”弥漫的圣洁光芒中。当舞台上的大屏幕上出现do re fa mi曲谱的时候,灯光开启,狄奥多再次出现,他要乐团重复演奏了几段这个动机的出现处和发展部分,并要求孩子们只要一听到这四个音就要举手表示听到了,还向孩子们提问:这四个音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并走下舞台把话筒递给纷纷举手的孩子们,有的说是小提琴、有的说是小号,最后大屏幕上打出答案是圆号,观众席爆出大人们宽容的笑声。返回舞台的狄奥多再次要求乐队将这个部分重复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