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页码 页码 页 / 总页数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页
【今日碎叶难觅李白遗迹】李白为什么出生在碎叶
探访诗仙李白故里中亚碎叶城当我还是个顽童时,父亲用很大的白纸写了几句诗文,就贴在我家窗户的玻璃上,我天天朗读背诵,没曾想连窗帘也省去了。上小学了,我知道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读到中学,我知道李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仰慕和爱戴的诗仙。也就在那时,我知道了李白的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盛唐大诗人,祖居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其祖先在隋朝炀帝时因罪被流放到现在中亚碎叶城,李白出生在碎叶城,在那生活了5年,他5岁时,跟随父亲迁居四川,居绵州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镇。青莲居士即由此而来。那时中亚碎叶这个地名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记得当时还问过老师:“李白原来是个外国人啊?”老师肯定地说,李白是中国人。再后来我从一些史书上陆续看到了唐代碎叶城的沿革,得知西域遥远的碎叶城曾是中国的疆土。据史书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八月唐灭高昌国,九月置安西都护府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贞观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国以后,便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简称安西四镇。调露元年(679),在唐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匐延都督阿史那都支等人的反叛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代焉耆,从此安西四镇是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到李白出生时,西突厥已经被唐灭,并且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碎叶城是安西都护府最西边的城镇,它与龟兹、疏勒、于闯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从李白出生到今天,1300年过去了。丝绸之路上曾经繁华兴旺商贾聚集的碎叶城在哪里,谁都说不清楚。直到1994年俄罗斯考古人员在吉尔吉斯首都附近的托克马克市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做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块石碑,上有“安西都护府侍郎”的字样,记载着唐朝年间驻守在碎叶的一位侍郎为自己母亲建塔的经过。碎叶遗址的地点才被正式确定了下来。中国历代王朝的使节、商人和军队沿着天山北麓的峡谷西行到碎叶河谷9月的一天,我们一行五人抱着凭吊诗仙李白,寻访千年碎叶城的目的兴高采烈地踏上了行程。从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朝东北方向行驶了10多公里,外籍驾驶员萨沙就高兴地说:“看,这是你们中国工人修的路,实在是好极了。”沿着这条据说是目前吉尔吉斯境内质量最好的等级公路朝东走了几公里,我眼前出现了一条河,河床较宽,但感觉水不太深。司机告诉我们这就是楚河,早时也叫碎叶河。遥想当年玄奘西行取经,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城阿克苏出发,翻越凌山到伊塞克湖,走的正是这条“难以全生的危险道路”。中国历代王朝的使节、商人、僧侣和军队曾一批又一批在这条古道上沿着天山北麓的峡谷西行到楚河流域和西域各国。当时说的碎叶河谷(又名楚河)就是我们面前的这片谷地。它呈东西走向,长200公里,最宽处80公里,两边雪峰平均高度3700米,这里风景秀美,在山水映衬下,堪称丝绸之路上又一个河西走廊。托克马克小城到了,远远就看见一架退役的战斗机被固定在一条道路的中心处,旁边巨大的红色字母非常醒目。托克马克是吉尔吉斯的第三大城市,是比什凯克通往著名的旅游胜地伊塞克湖的必经之地。它1927年建市,距比什凯克60公里,1938年建成铁路通往比什凯克,人口10万左右,是个中亚古城,也是个工业城,这里有汽车修配、制糖、玻璃、纺纱和肉类联合企业等。事先联系好的托克马克市议员王树·卡伊萨尔已经在路口等着我们。王树·卡伊萨尔是东干人,是陕甘回民起义后西迁到中亚的第五代后裔。他热情而健谈,这几年因为经商常回中国,他的汉语比一般东干人说得好。他兴奋地告诉我们,从祖爷爷那里学会了李白的诗“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十几年前他回到中国,才知道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他说:“吉尔吉斯人把李白叫做李博,这几年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中国人寻访李白出生地,只是那里什么都没剩下,我们东干人在托克马克有将近3万人,也曾经商议过大伙儿出些钱,修个纪念碑或者什么的,可是一直没做呢。”在王树·卡伊萨尔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开车绕过托克马克小城,直向南走了几百米,然后又朝东驶去。美丽的托克马克小城紧挨楚河古道,小城宁静而祥和。楚河源于高山融化的雪水,河面浅宽但水流湍急,多少年来,甘甜的楚河水滋养着沿岸的百姓,逆流而上,便是层峦叠嶂的天山山脉,天山山脉从东南西三面环抱了一马平川的楚河谷地,庇护着这里的万物生灵。我们沿着楚河谷地一直向东行驶,大约走了7公里,远远看见田间地头有不少劳作的人,一刹那真以为自己来到了中国北方的乡村。我们停车走近一看,竟然是一群东干人。我们热情地大声招呼着,询问李白出生地在哪儿?一个年长的东干人带着满口的陕西腔说:“不远咧,跑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