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指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指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指谁?唐宋八大家是谁?唐宋八大家从字面上我们也可以猜出这唐宋八大家肯定是有唐朝的也有宋朝的,时间我们很清楚了就是唐宋。下面就是 给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希望对你有用! 唐宋八大家从字面上我们也可以猜出这唐宋八大家肯定是有唐朝的也有宋朝的,时间我们很清楚了就是唐宋。那八大家到底是谁呐,唐宋什么最流行不外乎诗词,那这八大家会不会是指的那个时期文坛上八大文豪呐。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文坛以他们的文学成就最高,流传最广,故称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时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撰《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定。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们就比较清楚了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 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古代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 唐宋八大家居然无一是状元唐宋八大家可谓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群文人之一。然而,在这群人中,除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父亲苏洵没有科举功名,其余都是进士,而非状元。苏轼、苏辙、曾巩都是嘉佑二年的进士。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才名,当时的考官之一欧阳修早有耳闻。据说,殿试时,苏轼的策论文章得到详定官梅尧臣的赞赏,并立即被呈荐给主考官。欧阳修一气读过,又惊又喜,很想评为第一,但是转念一想,觉得文章很像曾巩写的,曾巩和欧阳修有师生之谊,为避嫌,欧阳修没有把苏轼的文章定为第一,苏轼也因此与状元擦肩而过。或许有读者会问,殿试不是皇上定名次吗?实际上,考官会先对文章排一个序,呈前10本给皇上,皇上再确定是否要挪动名次。 由于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略有差异,唐朝的进士需要经过吏部的考核才能做官,这考核也涵盖了公文、书法、言辞、长相等几个方面,据说韩愈考中进士后,却因为个子原因,等了十来年才开始做官。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