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35).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十五讲 大道开合 前面我们挑选了一些重点,讲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我们看到,我们中 国自身的文化生命的演变是很波折,很不容易的。但它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还在我们身上延续。在最后一讲里,我们需要对前面的这些思想做一个概括, 做一个精神的勾勒。 如果我们以儒家精神为主干来看这文化生命的发展,它到现在大致可以分 出三个开合阶段。第一个开合阶段的前提是一种原始的天帝信仰,这个天帝信 仰,中国有,其他的国家、民族也有类似的信仰。但是从这样的信仰里边做一 个转变,转变成中国文化这条道路,却是中国独有的。所以我在前面讲, “天 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是这个道理。第一次开合是从先秦到两汉。在这 个阶段,因为周文疲弊,孔子发明斯道,表现出天人合一、生生不息这套人文 理想,从此决定了中国文化的整体发展方向。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心性学,由内 圣奠基,又讲外王之道;荀子发展了孔子的礼乐之道。这样,孟子、荀子把孔 子的学说做出了发展和开拓。这样一个开合,开始有孔、孟而开,先秦诸子也 蜂拥而至,大家互相论辩商讨,最后的合,为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显学,讲复 古更化,讲通经致用。但是,这时候的儒学,只是在气化宇宙论框架下的儒 学,它的内圣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伦常教化,在外王上却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 所以这个合,合的并不够圆满。 第二次开合是从魏晋到宋明。这一阶段的初期,是玄学兴起,儒家和道家 思想进行互动融合,道家讲境界论,讲性本自然。儒家在和道家的互动中也吸 收了道家的境界论,自然理论。这是中国本土原发性的。此后佛教东传,讲到 人的多期生命,并发展了佛教的形上学、心性论。儒学开始吸收佛、道的问题 意识,并给出儒家的解释,超越佛老,建立自己内圣成德之教。这第二次开合 的合就在宋明儒学。宋明儒学重新建立起完备的儒家的形上学、心性论、工夫 论,有效地捍卫了儒家的价值观。但这次开合,它的一个弱项,就是内圣强而 外王弱。在外王这个层面,虽然有些主张,但是难以撼动一个根本的君主专制 制度。 第三次开合,是晚明一直到当下,还没结束。我们从晚明三大儒,顾亭 林、王船山、黄梨洲三人身上,可以看出共同的经世致用的特征。他们由内 圣,开始转外王。顾亭林不谈心性,只是粗略的谈行己有耻,把精力都放在经 世致用上。黄梨洲在哲学上理在气中,王船山谈道不离器,这样就提高了各种 名物制度形上学地位。同时,他们的学问并不局限道德的那一点灵明中,而是 更注重道德在事事物物上的外扩。这样他们的内圣理论开始包容事物,开始注 重具体的知识,通过反思明朝亡于清的历史,尝试建立一套更为理想的制度设 计。他们意识到儒家外王学的弱小,希望在学理上作出转向,并在未来能够真 正实现外王理想。 在这个阶段,目前有两次开的事件。第一次开,是明清之际,西方天主教 传教士来华,西方传教士来华带入了什么?逻辑学、数学等科学。所以引出了 儒学如何向理性方面发展的问题。后来满清入关,民族生命受到挫折,文化生 命受到歪曲,经世致用的这一套具有德性价值观的学问,被迫转变为一种价值 中立的训诂考据。 所以三大儒开出的历史文化方向,在满清入关之后,由于政治高压,并没 得到很好的继承。第二次开,到了晚清之后,西方文化借助船坚炮利而传入, 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先后传入了中国。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在这个时代,儒家的义理发展需要面对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共同协 调,共同发展,从而开出一个中西融合的新外王的制度架构和实践方向。这个 开合还是在过程中,未来的文化发展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参与和建设。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