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莫邪 神话传说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逐梦 湖 江 重诺信义的侠客精神 —— 《干将莫邪》神话传说与 中国侠文化 壹 目录 贰 叁 肆 伍 第 二 节 “铸剑”当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于吴越之地的多次 铸剑历史的集中演绎; “复仇”的原型是某次成功 的 “弑君”事件。两者连缀在一起,就形成了最为 读者所熟悉的干将莫邪传说的基本情节。 先秦文献对干将莫邪的归属均指向 吴国。后世的铸剑和复仇传说有晋王、 楚王、韩王、吴王等多种异说,纷繁的 异说主要出现在“复仇”故事中,应该说 以“铸剑、复仇”为主要内容的干将莫邪 传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 国战乱的社会现实,是“铸剑、弑君”历 史的文学性表达。 首先,“铸剑”的风气在吴越之地,历史由来已久。 《庄子·刻意》中有: “干越之剑者,押而藏之,不敢轻用也” 说明吴越之地宝剑的锋利与珍贵 《周礼》有:“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迁乎其地而 弗能为良,地气使然。” 一.吴越之地盛产锡铜,铸剑资源丰富 二.“人人皆能作是器,不须国工”的人 力优势 三.作战方式的转变,宝剑的作用凸显 上述这些因素,影响了吴、越民族 “好勇轻死” 的个性特征,以及他们与剑的不解之缘。 《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 记载: “吴粤 (越)之君皆好勇, 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 其次,“弑君”是春秋时期就存在的历史现实。 “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 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 《史记·太史公自序》 聂政父为韩王冶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 未生,壮问母,知之,乃上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添 身为厉,吞炭变音,七年琴成。入韩逢其妻,从置 栉对妻而笑。妻泣曰: “君何以政齿?”政曰: “天下人齿相似。”反入山,援石击落其齿。以刀 内琴中,刺韩王。 —— 《聂政刺韩王曲》 《琴操》书中明确记载:战国聂政 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 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 学琴七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 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 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后人 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 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也就 是我们所熟知的 《广陵散》。 聂政,战国时著名侠客,韩国轵 (今河南济源东南) 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故事,在 《战国策》、 《史记》等史书中明确有记载。但史料中所记载的 刺杀动机和经过则与 《琴操》中存在很大差别,应 该说, 《琴操》中所记载的 “弑君”故事是后人在 聂政刺杀韩相侠累的史实上创作流传的。 “铸剑”当为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于吴越之地的多次铸剑历史的集中演绎; “复仇”的原型是某次成功的“弑君”事件。 本节参考资料: 1.李道和.干将莫邪传说的演变[J].民族艺术研究,2006 (2) 2.金永平.干将、莫邪的传说及演化[J].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1 (3) 3.戴月舟.干将莫邪研究——历史·传说 ·典故[D].[硕博士论 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