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版非口服给药的不同给药途径.docxVIP

2020年新版非口服给药的不同给药途径.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注射给药(parenteral drug delivery 注射剂的定义、特点 注射剂类型:灭菌溶液 乳状液混悬液无菌粉末浓溶液 一、吸收部位与吸收途径 静脉注射 Intravenous (IV): 1 to 1000 ml 药物以注射的形式几乎可以对任意器官给药 ,但最常见的注射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关节腔内注射和脊髓腔注射等 注射速度要求:医疗事故发生的常见原因 刺激性要求: 渗透压,pH,药物 注射容量要求:小于 50ml,静脉滴注>100ml —般为水溶液,也可以是乳剂(体积限制)。 静脉注射其生物利用度可看作为 100%实际上在注射结束的同时,血药浓度已达最高 ,但是存在“肺首过 效应” 动脉注射:Intra-arterial (IA) 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内,不存在吸收过程和肺首过效应。可使药物靶向特殊组织或器官。较少使用。 In tramuscular (IM): 是将药物注射到骨骼肌中。 肌内注射存在吸收过程, 药物先经注射部位的结缔组织扩散, 再经毛细血 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所以药物的起效比静脉注射稍慢。 肌肉注射(im.)具有吸收过程,吸收迅速 丰富的毛细血管(1mm2 1000根毛细管),血流量丰富 具有肺首过效应 吸收转运方式:被动转运,毛细血管壁具有微孔的脂质膜,药物以扩散和滤过方式转运 吸收:水溶性药物 <脂溶性药物,孔隙只占毛细血管总面积 1%分子量很大的药物只能以淋巴系统为主要 吸收途径。 注射容量要求:2?5ml 注射溶媒:水、油、复合溶媒、乳浊液或混悬液 肌内注射部位与疗效有关,注射部位血流量愈大,吸收愈多 药物吸收程度与静脉注射相当 皮下注射(s.c.) 将药物注射到疏松的皮下组织中。由于皮下组织血管少,血流速度低,药物吸收较肌肉注射慢,甚至比口 服慢。需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时可采用皮下注射。毛细血管及血流量低于肌肉,吸收速度较肌肉慢;可以延长药 物作用时间:胰岛素,局部麻醉药 注射容量要求:1?2ml刺激性要求:丰富的神经末梢 5.ln tradermal: 皮内注射 diag no stic test ing 0.05 ml ? in ch, 25 to 26 gauge n eedle Should be isot onic 皮内注射(i.c.) 将药物注入真皮下。吸收差,只适用于诊断与过敏试验。血管细小、药物吸收差,难以进入血循环;注射容量 要求:0.1?0.2ml。用于皮肤诊断与过敏试验。 鞘内的 Intrathecal: 胸膜内的 intrapleural 关节内的 Intraarticular: 心脏内的 Intracardial: Cardiotonics 强心剂 腹腔注射(ip.):动物实验,门静脉吸收,影响F,人不常应用,一定的危险性,有时可以作为特殊治疗手段, 如多巴胺、速尿联合腹腔注射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 二、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 第二节皮肤给药的药物吸收: 一、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 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成人皮肤总面积为 1.8?2.0 m2,占体重的14%- 16% 皮肤主要由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和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组成,还有附属器(毛 囊、汗腺、皮脂腺)。 皮肤外用制剂如软膏剂、硬膏剂等主要用于皮肤表面,起保护皮肤与局部治疗作用。经皮吸收作为全身给 药途径也有很多研究 皮肤主要由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和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组成,还有 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 皮肤表面有一层脂质称表面类脂(skin surface lipids ),主要来源于皮脂腺的分泌和皮肤脱落的 表皮细胞。除此外皮肤表面还有成纤维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及微生物。 ?经皮给药系统: 经皮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 给药剂型。经皮制剂(tran 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或称经皮治疗系统 (tra nsdermal therapeutic?systems,TTS): 一般是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即透皮贴剂 ?(dermal patches)(皮肤的吸收可以中毒,那么就可以传递 药物。) 经皮给药系统特点: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 恒速释药,减少给药次数; 降低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 可随时中断给药,特别适合婴儿、老人或不宜口服的患者。 但透皮制剂对药物本身的要求高,必须具备: 低分子量,脂溶性强 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 药物应用到皮肤上后, 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到皮肤表面, 溶解的药物

文档评论(0)

laug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