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张晓灿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编写时间 2015— 9—14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 学习目标 ]
1、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 学习重难点 ]
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感
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 作者简介 ]
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
进士。 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 屡被贬官, 甚至在 1079 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其诗清新豪爽,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对后代很有
影响。书擅长行、楷,既取法前人,又自创新意,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可以说,他的诗、词、文所表现的豪放气概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 背景介绍 ]
《念奴娇》:本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
被贬斥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的苏轼,身感年岁渐老, 事业功名未有所成, 郁郁于心, 观景顿生
种种联想。
《定风波》: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春,当时是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 (今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 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学习过程】
1、 自主预习(给加点字注音)
故垒 l ěi 羽扇纶 巾 guān
. .
j ǐn
还酹 江月 l èi 吟啸 yín xi ào
. . .
sè
樯橹 qi áng l ǔ 早生华发 huá f à 公瑾
. . . . .
料峭 qi ào 蓑衣 suō 萧瑟
. . .
2、《念奴娇》前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
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笔,这是先替“赤
壁”造声势, 替“三国周郎” 出场烘托气氛。 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 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逝者如斯夫”的嗟叹。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 给人强烈的感情冲击, 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4、词的上阕写景,下阕则写出了作者心中的“周瑜” ,这与苏轼想要传达的情感有什么样的
联系?
刻画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 引发自己未
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武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
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5、《定风波》中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小序对我们解读这首词有什么作用 ?
从序言的最后一句的“故作此”可知,作者写小序的目的是解释为什么要写这首词。
“沙湖道中遇雨” ,告诉我们这首词是作者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而作者去沙湖
看田是因为想在沙湖终老。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感到没有办法, 也没有能力去改变现状。 他不
再悲观消沉,而是“既来之,则安之” ,安家置业,筹划生活,这恰恰反映了他积极乐观、
的一面。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无论被贬到哪里,苏轼都能随遇而安、落地生根。这样的例
子在苏轼长期的贬谪生涯中出现过多次,如他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惠州时。
6、对《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应如何理解?
这两句是说,虽然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 而自己却像平时披着蓑衣在雨中行走一样坦然,
一样毫无畏惧。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这里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生活中的风雨、政治上的风雨。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7、《定风波》全词展现了苏轼这一时期怎样的心理状态?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途中遇雨, 借题发挥, 表达了自己在种种打击和挫
折面前不慌乱、不退缩、不丧气,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展现了不因物喜、不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12月贵州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_可搜索.pdf VIP
- 家居品牌GEO与AI搜索优化方案.pptx VIP
-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培训课件2024.pptx VIP
- 人体工程学 全套课件.pptx VIP
- 2025商场地产元旦跨年音乐节(不潮不来电主题)活动策划方案.pptx VIP
- 《花的学校》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博士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24年修)习题答案.docx VIP
-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述题.docx VIP
- HP100-500圆锥破碎机说明书.pdf
- 支柱绝缘子技术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