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湖南小升初试卷练习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VIP

小学语文湖南小升初试卷练习4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 年小学语文湖南小升初精品试卷练习【 4】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 题 二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 十 十 总 一 一 二 分 号 得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A、满足 B、讨厌 C、厌倦 【答案】 【解析】 略 2.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的熊, 它们在小榆树的枝丫上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 弗吉尼亚鸽丛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躅;黄嘴的绿鹦鹉、映照成红色的绿啄 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 A.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 B.被创世主安排在这个偏远的丛莽中的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C.所有的声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多么奇伟的声音。 D.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答案】  B 【解析】 略 3.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哄( hōng h  ò)ng而散  蜃楼(  shèn  s )èn 烟囱(  cōng  chōng)  咳嗽( sòu  sh  )òu 遭殃 (zh āo  zāo )  泪潸潸  (sh ān sān) 【答案】 hōng sh ècnōngs òzuāoshān 【解析】 4.下面的词语中与 “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 “识 ”意思相同的是第( )个。 ① 认识 ② 识字 ③ 知识 ④ 识别 【答案】 ①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 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高适的《别董大》,它的上句是 “莫愁前路无知己 ”,这两句意思是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可见 “识”的意思是 “认识 ”。 “识别 ”的意思是指辨认,辨别,与这里的语境不符。 5.选择题。 1.《学会合作》是一篇  ( ) A、剧本 B、演讲稿 C、新闻 2.蝙蝠的耳朵又怎能 “穿透 ”黑夜, “听 ”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这句话中双引号表示( )。 A.直接引用 B.着重论述的对象 C.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来源 :] 3.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疑问 B.设问 C.反问 “回眸 ”一词中 “眸 ”指的是( ) A.头 B.眼睛 C.身子 【答案】 1.B 2.B 3.B 4.B 【解析】 略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6.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 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 2) “他 ”指的是 ( 3) “甜蜜的希望 ”指的是 ( 4)作者这样结尾,其用意是 。 【答案】 【解析】 略 评卷人  得 分 三、文言文阅读 7.阅读欢乐岛。 (一 )课内阅读。 1.少年给吴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外阅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 ”蚌亦谓鹬 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翻译: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 1.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寓言故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劝告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2.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事物之间互相依存,应全局整体思考。 (二 )1.必要时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钩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

文档评论(0)

173****15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