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形式的五个要素.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诗歌表面上看无一定之规,给人无从下手之感,但分行、韵律、意象性、风恪、 情境, 都构成了现代诗歌形式的重要元素,抓住这五要素,就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我们姑且借助对中国 30 年代的现代派诗歌的解读,来谈谈诗歌的鉴赏技巧。 1、分行 首先一目了然的就是分行。即使是一篇通讯报道分了行也会有诗的感觉。 美国学者卡勒举过一则通讯的例子: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一辆汽车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在一刻法国梧桐树上车上四人全部死亡。 下面试试把这则通讯分行朗诵: 昨天 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 猛撞 在一棵 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 全部 死亡。 再比如,我们可以看看这一个留言条: 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这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留言条,一个人偷吃了别人冰箱里的杨梅,觉得不好意思,想 留个便条道一下歉。可实际上它却是 20 世纪美国大诗人威廉斯一手非常有名的诗。我们再把它分行重新读一下: 我吃了 放在冰箱里的 梅子 它们大概是 你留着早餐吃的 请原谅 它们 太可口了 那么甜 又那么凉 一个留言条分行写,就是一首著名的诗。这意味着诗歌尽管很难从本体意义上给 它下定义, 但它仍然有一些形式性的因素或者说程式化的要素,决定它是一首诗。 其实,我们分析一首诗也往往并不是从诗的定义和本质入手的,而往往是从诗歌的形式要素入手的。 2、韵律 从韵律开始,进入了诗学相对复杂的层面。很多背过唐诗的人从小就会感到古体诗的韵 律美。几岁的孩子可以什么意思也不懂但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唐诗来。 其中起作用的就是韵律感。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父母都逼着他们背唐诗,而不背郭沫若的《女神》 呢,一方面他们认为唐诗有更永恒的经典的文学价值, 另一方面也在于唐诗有强烈的韵律感。 言本身是有音 性的, 种音 性——一种内在的音 和韵律的美感不 限于 , 日常 言中也潜在地受音 和韵律的制 。比如, “五 四美三 ’ ’, 成“五 三 四美 , 就怎么听怎么 扭。 小 中也有韵律感的例子。 有两句小 中的句子 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 下子就 住了。一是 伊斯《都柏林人》中的句子: “整个 都在下雪。 ’’一是巴 斯 托夫斯基《金 薇》 中的一句:“全 响 了晚祷的 声。 ”两句 当 就 我一种震 感。很 清 种震 从何而来,但“ ” 、“ ”在音 上听起来的美感因素可能 是其中重要原因。假如把上两个城市 一个名字, 如“全 木 响 了晚祷的 声 、“整 个 店都在下雪” ,就似乎没有原来的韵律美。所以声音背后是有美感因素的,而且 会 有意 形 因素, 有文化和政治原因。 比如有研究者指出, 我 欧美一些国家名字的翻 , 就用的都是特好听的 :英格 、美利 、 格 、 法 西等等,听起来就感到悦耳; 而 非洲和拉丁美洲小国的翻 ,毛里求斯、厄瓜多 ,洪都拉斯、危地 拉等等,听上去 都 听, 一听就感到是一些蛮荒之地, 可以 是殖民地 史在 言翻 中的一个例 子。 在我 来看台湾 人 愁予的写于 1 9 5 4 年的《 》,它就是韵律感极 的一首 : 我打江南走 那等在季 里的容 如 花的开落 不来,三月的柳絮不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 掩 我达达的 蹄声是美 的 我不是 人,是个 客?? 开 两句中“走 ” 、“开落 在韵脚上呼 , “ 不来’ , 跫音不响”在音 、字数、 构上也有 的效果。本来 音 流其是介 、 、判断 ( “是 ) 在 中一般都尽 量回避,但《 》却是大量运用,如“打” 、“如 、“是 ??反而使 歌的内在音律更起伏跌宕。尤其是“达达的 蹄”有 声效果,朗朗上口。 一写出,有 家 整个台湾都响 了达达的 蹄声,到 都背 首 。 中国 代 中最注重 歌韵律的是“新月派’ ’ 人,如 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如 徐志摩的 典名篇《再 康 》和《雪花的快 》 。我 《雪花的快 》 : 假如我是一 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 洒, 我一定 清我的方向—— , , ,—— 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 —— , , ,——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 在半空里娟娟的 舞, 明了那清幽的住 ,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 , ,——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 那 我凭借我的身 ,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首 的音 很美。 中国 代 中韵律美的 峰《雨巷》 (1 9 2 8) 。它使戴望

文档评论(0)

187****5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