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问题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中国数字出版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摘 要】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成为出版行业的发展方向。数字出版赋予了传统的版权管理和版权交易新的内容,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法律问题,一定程度上版权保护成为制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数字出版中的利益分配原则和限制,重新设计可行的版权保护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授权模式 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把出版带入了数字时代,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成为行业竞争的高地。数字出版是对传统出版活动的革新,也给传统出版制度带来了挑战,进而导致出版产业格局的重组和利益的再分配,并带来出版产业原有法律关系和秩序的重大变化。由此,传统的版权保护模式已经滞后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从而对数字出版条件下的版权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一、数字出版与版权保护 (一)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出版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由计算机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演变而来,并越来越接近数字出版的本来面目。目前比较认可的概念是:数字出版是指用数字化的技术从事的出版活动。① 宽泛一点讲,数字出版就是“只要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都属于数字出版的范畴,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等”。②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查询快速、存储海量、成本低廉、编辑方便、受众面广、绿色环保等特点。 (二)数字出版版权保护 在传统版权法中,复制权是版权保护的基础。数字出版同样具备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出版”的基本条件,即复制和发行。然而,在数字出版中,以复制权为基础的版权理念却出现了动摇。数字网络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复制与发行作品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于是,复制人的角色就由曾经为数不多的专业出版商和盗版者转移到了接受信息的广大普通公众身上。这一转变一方面直接导致了救济成本的激增,另一方面,版权人对普通大众侵犯复制权的行为开展私力救济则还可能遇到涉嫌威胁公民隐私权等基本权利的难题。基于这些特点,版权保护难度较大。近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以保证和提高网络出版的版权保护水平,但即便如此,最近不断出现的数字版权侵权纠纷足以说明,目前版权保护问题仍然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仍然是数字版权保护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二、我国数字出版版权法律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数字出版赋予了传统的版权管理和版权交易新的内容,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法律问题。诸如授权许可制度的革新、集体管理制度的突破、交易制度的建立、配套制度的完善等,其中多涉及到相关领域法律问题的剖析和突破。上述法律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保障数字出版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滞后的数字版权立法无法适应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2001 年《著作权法》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概念,2001年修改时增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在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范围、权利限制和侵权形态等内容进行了细化规定。它要求网络传播作品必须获得作者的明确授权。新法之前出版的图书,当时的法律就没有创设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一项权利类别,随着新法的实施,它们被赋予了一项新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权利人即海量的作者分散在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作者已经过世,进行一对一的传统授权基本上很难实现,或者说成本和代价太大。如何解决过量资源的授权问题,成为数字内容管理过程中首先面对的难题。 (二)单一数字授权模式无法满足多样授权需求 我国《著作权法》第24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 本法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第8条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据此,我国著作权法确认了作品使用的两种授权模式:一对一模式和集体管理模式。一对一模式,即著作权人直接将权利授权给出版商,可包括数字出版商自行与著作权人签约、与网站等平台运营商的签订电子合同、接受自主版权协议、采用开放式授权许可(Creative CommonsLicense)等;集体管理模式,即著作权人委托第三方机构授权出版商使用作品,可包括出版商作为版权授权的代理机构进一步授权、专业的版权代理公司代理数字作品的版权授权、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版权授权等; 传统的一对一授权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数字出版产业的的需要, 无法使数字出版商在短时间内取得海量的使用授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