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一、施工程序分解
将隧道施工作业程序按表下表分解
表43 隧道施工作业工序分解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单位作业
洞口工程
洞口开挖
清表作业
挖掘作业
爆破作业
超前管棚
支护钢拱架
喷射混凝土
洞身开挖
钻爆作业
人工钻孔
装药与起爆
通风
危石清除
洞内运输
装渣
无轨运输
卸渣
爆破器材运输
洞身衬砌
初期支护
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
立拱架
铺设钢筋网
喷射混凝土
二次衬砌
铺设防水层
绑扎二次衬砌钢筋
浇筑二次衬砌混凝土
填充仰拱混凝土
隧道路面
基层面层
水泥混凝土浇筑
养生
二、风险源普查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根据设计说明中的钻探、野外观察、孔内原位测试、室内岩石试验资料及地质测绘和物探结果,将隧道围岩分别分为三个区段。
(1)进口段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234,综合确定左线进口段围岩等级为V级。设计确定隧道进洞位于斜坡上,表层残破基层较薄,下覆页岩,隧道贴坡进洞,边仰坡不大于10m,边仰坡稳定性较好。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坡积层较厚,边坡稳定差。
(2)洞身段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234,综合确定洞身段围岩等级为V级。洞身段顶板围岩厚度在15~41m之间,主要岩性为崩坡积块石土,页岩、泥岩、页岩夹泥岩,裂隙较发育,呈碎裂状,松散结构,易坍塌,块石土及高液限粘土围岩无自稳性,其余围岩跨度小于5m时可稳定数日。隧道出水形式主要为潮湿和滴水为主。
(3)出口段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234,综合确定左线隧道出口段围岩为V级。隧道出口位于一自然斜坡下部,地表分布的主要为残坡积层组成的土层厚7~10m,土体在连续降雨的影响下易产生滑塌。
三、风险源普查清单
通过相关人员调查,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普查清单。
表44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
序号
风险源
判断依据
1
坍塌
隧道Ⅴ级围岩段
2
触电
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害
3
火工品
可能导致爆炸,造成人员伤害
4
高空坠落
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害
5
机械伤害
操作失误,造成人员伤害
6
中毒、爆炸
旧州隧道为高瓦斯隧道
四、风险分析
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从人、机、料、环五个方面分析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人员方面,未接受安全教育、未持证上岗、无相关证件等;机械方面,未经过检查、劳损严重等;原料方面,物料乱堆放、原材料不合格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等;施工方法方面,未按设计施工、重大施工方案未经审批等;环境方面,主要是围岩情况复杂,给施工带来困难。
表45 隧道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单位作业内容
潜在的事故类型
致险因子
受伤害人员类型
伤害程度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备注
洞口工程
坍塌
地质因素
作业人员本身
死亡
变形较大等
违规作业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洞身开挖
坍塌
地质因素
作业人员本身
死亡
变形较大等
违规作业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机械伤害
作业场所内设备
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
重伤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设备带 “病”运转等
洞身衬砌
触电
人员活动作业能力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等
(电气)未接地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所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洞内运输
机械伤害
作业场所内设备
同一作业场所其他作业人员
重伤
使用不安全设备等
设备带 “病”运转等
五、风险评估
(1)风险估测方法选择
风险估测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数量估算。本工程采用LEC法进行风险估测。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个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风险值D=LEC。D值越大,说明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2)量化分值标准
为了简化计算,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施工人员暴露时间、事故发生后果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如表46、47、48所示。
表46 事故发生可能性L等级划分及赋值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6
相当可能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3
可能、但不经常
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学校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方案.doc VIP
- 钛合金制孔表面完整性及孔疲劳寿命分析-surface integrity and fatigue life analysis of titanium alloy holes.docx VIP
- 00015英语二课文精讲讲义(8).docx VIP
- 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pptx VIP
- 高速公路工程安全生产策划方案.docx VIP
-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 学位证的案例分析.ppt VIP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doc VIP
- 学校建立健全校园餐举报奖励机制.doc VIP
- QB_T 4463-2013家具用封边条技术要求.pdf
- 光纤配线架出厂检测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