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羲之《兰亭序》临摹技巧教程
冯摹《兰亭》历来都被认为是最接近原作的摹本,这从其用笔和结构都可得 到较为确切地了解, 所以一千多年以来, 《兰亭序》不仅建立起了行书审美范式, 还吸引了无数书法人竞相临习,不过,有些人临了上百遍,可能还不明白下面四 个要点:
▲《兰亭序》(冯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辨材质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云: “王羲之书《兰亭序》用 蚕茧纸、鼠须笔 , 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鼠须是硬毫,是否杂用副毫已不得而知。蚕茧纸是 一种经过压磨,表面光洁似蚕茧的楮皮纸。由此,临摹此帖最好选用与之性 能相近的笔纸。如纯狼毫、兼毫,细腻不渗化的毛边纸、蝉衣宣等,忌用羊 毫、生宣。
笔法重点
1、用笔多露锋
用笔的藏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比如东汉蔡邕《九势》云: “藏锋, 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其实,用笔的藏露是相互转换, 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笔锋调整的过程,也是一个节奏转换的过程。露锋取 势,点画多生动而见性;藏锋蓄势,点画多含蓄而生情。用锋的藏露转换在 《兰亭》中得到了充分运用,羲之自己也说:“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 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书论》)尖笔落锋 混成需要极强的笔力与自信,这也是晋唐行草笔法的精髓。
2、用笔牵引、多用翻笔
在快速书写的过程中,出现点画的牵引是很自然的。牵引使点画的关系 更为紧密,也更为微妙多变。《兰亭》点画的牵引既复杂多变又出以自然, 这在其后的书法史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用羲之自己的话说就是:“游丝断而 能续,龙鸾群而不争。”(《用笔赋》)当然,单有牵引还不能极其变化, 同时还需增加用笔的翻转。这就是唐虞世南《笔髓论》中所说的:“其腕则 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旋毫不绝,内转锋也,加以掉笔联毫,若石璺玉瑕, 自然之理。”这种旋毫翻转使笔锋能不断凝聚在一起,使笔力得以增强。
3、重侧势
用笔中锋的概念,似乎形成于唐宋之后,因那时用笔趋软,执笔较正, 之前无用笔中侧之说,只讲顺逆、藏露。这是因为晋人斜执笔、重运腕、硬 毫侧锋取势。在运笔使转过程中,自然会有一种中侧的变化。因为晋人笔力 强劲,不存在点画软弱之病。正如羲之所云:“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 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书论》)对晋人而言,用笔八面出 锋不单指行笔的方向,也包括了对笔毫各个面的运用。
后来方笔与圆笔之争,也是因为不明白晋唐用笔的特点而产生的。侧势 用笔有刷掠的意味,使点画产生振动感,显得生动而有姿态,也使笔力得以 充分地体现。因为若用硬毫正锋写字,那是很难有变化可言,也是难以成字 的。重侧势也使行书的起笔丰富而生动。
势与平衡
行书结构以欹侧为主,使字形显得生动而多变。《兰亭》的欹侧多依字 形自然而变。由于笔势强劲,使字势开张,欹侧多能达到一种势的平衡。正 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所云:“字须奇宕潇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 主故常。 ”结字的潇脱有新意是书家性情、 风格的重要体现。 羲之曾云: “适
我无非新。”就是为学为艺要不断求新,要超越时代的束缚,使性情在这个 过程中得以不断张显。
四
整行与整篇
行书不单要注重点画的关系,同时也要注重上下字的关系,尤其是整行 与整篇。《兰亭》是一篇序文,介于章程书与行狎书之间。用现在的分法应 属于楷行,而非行草。从行气来说,字形有大小,字势有左右的摆动,字距
有松紧,所以行气以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定,以上因素变化小,则行气多显平 和;以上因素变化大,则行气多显跌宕。从整体章法来说,一般前面多平和, 后面多跌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与羲之书此文时的文思缓急有关,开始 较为平缓,随着文思的涌动勃发,书写的速度自然不断加快,行气的摆动也 就不断增强,至尾达于极点,所以前半部分偏于行楷,后半部分偏于行草。
虽然说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生发出的一种字体,没有固定的法则。但羲 之《兰亭》无形中似有一种法度的意味,后来的行书也是在此基础上不断生
发演变的,所以,可以说《兰亭》为行书树立了法则,功不可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pdf VIP
- 敦煌文学艺术_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章节课后测试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4年.docx VIP
- 调整公办高校本科学费标准政策解读-河北物价局.PDF
- 2025中国船级社人才招聘5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学堂在线 数据结构(上)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绿色工厂管理组织结构成立及职责(制作公司正式红头文件,主要修改标颜色部分,其它部分可据实调整).doc VIP
- 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 必修第1册《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焊接及热切割作业初训.ppt
- 匡文波版《手机媒体概论》(2025年版)期末模拟试题(四).pdf VIP
- 学堂在线 唐宋词鉴赏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