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1论述.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自然环境分时间和空间 时间—年、季、月、日、时 气候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植物生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汗 天寒则腠理闭—尿 地域环境:地势、水土、物产、风俗习惯 最新.课件 * (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空间—地域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南多湿热,腠理多疏松 北方多燥寒,腠理多致密 水土不服 最新.课件 * (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气候剧变:超过人体适应能力 ,机能失常, 不能适应气候变化 季节病:春多风病、夏多暑病、秋多燥病、 冬多寒病 气候变化影响疾病—关节炎 时间变化影响疾病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最新.课件 * (3)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预防—养生防病要顺应四时 “法于四时” “四气调神”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最新.课件 * (3)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治疗—“因时制宜”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能夏不能冬”—夏不避温热 “能冬不能夏”—冬不避寒凉 “冬病夏治” “夏病冬治” 最新.课件 * (3)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子午流注—时间针法 --纳甲法和纳子法 地域影响 西北地势高—寒凉干燥—少用寒凉 东南地势底—温热湿润—慎用辛热 最新.课件 *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大环境 人的身心机能与体质的差异 小环境 政治经济地位,对身心机能有 重 要影响 最新.课件 * (2)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尝贵后贱”—脱营 “尝富后贫”—失精 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急剧变化,导致人 的精神情志不稳定 最新.课件 * 绪 论 学习要求 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 最新.课件 *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 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 识体系。   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最新.课件 *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穴)在内的整体系统,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 最新.课件 *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 生理基础—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 病理基础—六淫,七情,饮食,劳逸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最新.课件 *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时代:战国—两汉时期 标志:四部经典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黄帝内经 》  《难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最新.课件 *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哲学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道:世界本原与生命起始    儒: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兵:用兵之道 最新.课件 * (2)医药知识的积累 殷商时期:酒及汤液 用于治疗疾病 西周时期:认识疾病,确立病名 。记载38种      如疸、痹、腹痛、聋等 春秋时期:治疗技术发展(针、灸、药) 战国时期:扁鹊丰富诊断技术,文贽用怒治忧  [五十二病方]记载103病名、283      方、247种药名。 最新.课件 *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 :采用解剖的方法观察。 食道与肠道的长度比为1:35(现1:37) 发现不同脏器及其位置,如肺、脾、肝、肾、女子胞的位置。“心主身之血脉”。 整体观察法:分析类比推理的方法观察人体 逐步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 最新.课件 * 整体观察法 以外测内:“有诸内,必形诸外”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内脏生理病理现象-----反应于外 外在生理病理现象-----测知于内 五脏分证---某些特定症状,归结为某脏的      生理失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