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宗元
⑴崔生足下:辱书及文章,辞意良高,所向慕不凡近,诚有意乎圣人之言。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辞之传于世者,必由于书。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斯取道之内者也。
⑵今世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不亦外乎?吾子之所言道,匪辞而书,其所望于仆,亦匪辞而书, 是不亦去及物之道愈以远乎?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庶几可以语于古。恨与吾子不同州部,闭口无所发明。观吾子文章,自秀士可通圣人之说。今吾子求于道也外,而望于余也愈外,是其可惜欤!吾且不言,是负吾子数千里不弃朽废者之意,故复云尔也。
⑶凡人好辞工书者,皆病癖也。吾不幸蚤得二病。学道以来,日思砭针攻熨,卒不能去,缠结心腑牢甚,愿斯须忘之而不克,窃尝自毒。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斯固有潜块积瘕,中子之内藏,恬而不悟,可怜哉!其卒与我何异?均之二病,书字益下,而子之意又益下,则子之病又益笃,甚矣,子癖于伎也。
⑷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其亲爱之者不忍其戚,因探而与之。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吾虽未得亲爱吾子,然亦重其来意之勤,有不忍矣。诚欲分吾土炭酸咸,吾不敢爱,但远言其证不可也,俟面乃悉陈吾状。
⑸未相见,且试求良医为方已之。苟能已,大善,则及物之道,专而易通。
若积结既定,医无所能已,幸期相见时,吾决分子其啖嗜者。不具。宗元白。
(选自《唐宋八大家诗文集》)
[ 注]
书:书法。“唐世重文章,尤重书法。其试士,以身、言、书、判拔萃,乃得为近职。故黯以文章、书法为问。” (《唐宋文醇》编者为本文所加注)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假:借助
愿斯须忘之而不克,窃尝自毒毒:加害
C.均之二病,书字益下
均:权衡
D.但远言其证不可也
证:病症
下列四组句子
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
的一组是( 3 分)
(
)
A. 诚有意乎圣人之言/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吾且不言,是负吾子数千里不弃朽废者之意/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
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⑴今世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不亦外乎?( 4 分)⑵身虽穷,志求之不已,庶几可以语于古。( 3 分)⑶其亲爱之者不忍其戚,因探而与之。( 3 分)
作者为什么要对崔黯阐述“为文之道”?请依据文章第二段文字, 用自己话概括作答。( 3 分)
参考答案
( 3 分) B(毒:悔恨)
(3 分)D(乃:副词,竟然、却。 A. 乎:介词,相当于“于” / 助词,表
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B. 以: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 / 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 C.且:连词,如果 / 副词,暂且。)
⑴( 4 分)当今世人因为重视文辞而注重(或:崇尚)书法,把刻意雕饰文辞视作工巧, 把书法的雄健缜密作为能事, 这不就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了吗?
评分建议:句意, 1 分;“矜”、“粉泽”“遒密”各 1 分。若整句译文末
尾缺失了问号,在照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 1 分。)
⑵(3 分)(我)虽然自身处境困窘,但学习圣人之道的志向从未放弃,希
望能够对圣人之道有所了解。
评分建议:“穷”“已”“庶几”,各 1 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照常踩
点赋分基础上,扣 1 分。
⑶(3 分)那些亲近他、怜爱他的人不忍心让他伤心,于是就找来土炭、酸咸之类的给他。
评分建议:句意, 1 分;“亲爱”、“戚”各 1 分。
(3 分)⑴世人只重视文辞、书法,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⑵崔黯所
理解的“道”只停留在文辞、书法上;⑶回报崔黯向自己求教的诚意。(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崔生足下:承蒙您寄来书信和文章, 我看了后觉得这些文章的文辞和意境都很高超,你的志向很不平凡,确实在有意学习圣人的言论。然而圣人的言论,是
期望用来阐明道的, 学习的人务必探索其中的道, 不要一味追求它的辞藻。 文辞之所以能够流传后世, 必须通过书写。 道要借助文辞才能阐明, 文辞要借助书写才能流传,总之是归结于道罢了。道的作用,全在于有益于社会罢了;这样才能把握住道的内在实质。
当今世人因为重视文辞而注重 (或:崇尚)书法,把刻意雕饰文辞视作工巧,把书法的雄健缜密作为能事, 这不就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了吗?您所谈的道, 不是文辞就是书法; 希望我对您谈的, 也不是文辞就是书法, 这不是离开对社会有益的道更加远了吗?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