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创作中意境的借用_诗歌创作.docVIP

论诗歌创作中意境的借用_诗歌创作.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诗歌创作中意境的借用_诗歌创作   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是意境。意境是可以借鉴的。古往今来,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地借用了前人的意境,苏轼、戴望舒就是例子。只要能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把别人的好的意境、情感表达出来,就有可能成为新的佳作。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分时代、不分国籍。相似的境遇、相似的情感,总是会引起共鸣的。   诗歌创作 意境 情感      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是意境。一首好的诗歌,一定是有着能够打动人感染人的意境。那么,是不是所有诗歌的意境都是作者自己独创出来的呢?不是。其实古往今来,有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地借用了前人的意境,只不过是把那种意境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新的佳作。   一、古诗相互借用意境   古代很多诗人都钟情于月亮,都写过以月为主题的名篇。其中,最出色的当属宋代文坛领袖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注:词又叫新体诗、长短句,萌芽于南朝,兴起于唐,鼎盛于宋,是诗歌的一种)。该词构思奇特,独辟蹊径,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整合在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但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词里很多优美的意境都是借用前人作品中的,并非全是自己独创。   如开篇大气恢宏的那句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意境就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几乎就是一模一样的画面。而盛唐李白的这个意境又是借用的初唐一个仅存世两首诗的诗人张若虚的,张若虚在他“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里,首次对月亮的源起提出疑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三位不同时代的诗人对月亮的诞生时间提出了同一个疑问,同样的画面用不同的语句重复了三遍,就成就了古诗中的三个名句,堪称化用意境的典范。又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其意境借用的是李白的诗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化用了石曼卿的“月如无恨月长圆”。而最后那句千古传唱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非苏轼独创,而是他借用谢庄的《月赋》中的诗句“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人隔千里,明月与共,多么相似的意象!   二、现代诗借用古诗意境   以《雨巷》一诗闻名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其成名作塑造了一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江南悠长雨巷中的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一意象,整首诗朦胧飘忽、缠绵哀愁、余韵不绝。叶圣陶先生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仔细琢磨,《雨巷》除了有着浓重的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子之外,还有着深刻的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蒹葭》的影子。《雨巷》与《蒹葭》的中心意象如出一辙,创作思路也都是作者独自去寻找一个若有若无、梦幻般美好的伊人(姑娘),恍惚迷茫、扑朔迷离、可望而不可即、言有尽而意无穷。两首诗都是用虚化的事实、空灵的意象、象征暗示的手法、反复叠唱,渲染出那种迷茫、感伤、惆怅的心情,营造出一种朦胧含蓄、回旋往复的美感,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长久地打动着读者的心弦。   现在学术界打假呼声不断。其实,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是允许相互借鉴的,但要看你怎么借鉴,借鉴的是什么。如果你只借鉴外在的形式,把别人的文字一动不动地照搬到自己的作品中,那就是剽窃,是要受到谴责甚至负法律责任的。但如果你像苏轼、戴望舒一样借鉴内在的意境、情感,并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不光不是抄袭,还有可能也成为名作。因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分时代、不分国籍,相似的境遇、相似的情感,总是会引起共鸣的。所谓“自古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参考文献:   [1]侯家华.大学语文.铁道出版社,2007.   [2]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文档评论(0)

y31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