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 和 “和”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不仅仅体现在伦理学说体系, 还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说,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饮食结构和饮食 文化,就处处包含着“和”的因素。《礼记·中庸》所言:“和也者,天下之达 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说的“和”,也自然包括了饮 食之和。 中国饮食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 其本质已经从维持个 体生命的基本属性而迈进到社会关系和精神生活的更高境界, 形成广泛的文化现 象。在饮食生活中, 中国人用吃的方式来表诉了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其中最重要 的表诉是就一个“和”字,饮食之“和”既追求身体与食物的合宜状态,也追求 人与社会的文化境界,这便是中国饮食的深厚含义。 1. 中国饮食烹饪以“和”为要素而构建物质形态 中国人所说的“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物质之间 和谐关系的各个方面, 体现的是一种伦理思维。 当人们从事饮食生活的时候, “和” 的思想与观念,自然而然地贯穿其间,主导着中国饮食的构成和发展。 现代饮食注重平衡膳食,而传统的中国饮食,则通过一个 “和”字来完成膳 食的平衡。 “和”指饮食的多样化, 这是中国先民保持平衡膳食的主要方法。 《黄 帝内经·素问》中曾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配 膳原则,体现了中国式样的食物多样化及其膳食平衡。所谓五谷、五果、五畜、 五蔬,种类之多,进食之杂,都是为了均衡营养。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把自己的 饮食分为主食和副食两大结构。 中国人吃饭,喜欢同时摄取不同食物, 不偏食, 不挑食,并且注意不同季节 的食物变化, 以求在饮食方面达到人与自然、 食物与人体的和合相偕。 《周礼·天 官》有这样的说法: “凡会膳食之道,牛宜徐,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 麦,鱼宜蔗。 ”这段话是说, 动物食料的摄取应该与谷物相搭配, 牛肉要配稻米, 羊肉要配黍米,猪肉要配稷米,狗肉要配粱米,雁肉要配麦,鱼肉要配菰米。中 国饮食常说的荤素相配, 其根源就来自于《周礼》对食物的理解。 为了把不同来 源的食物缔结揉和在一起食用, 先民们发明了很多烹饪方法, 从而完成了多样食 料的和合相偕。 中国烹饪流行的炒法, 是先民们在烹饪方面的一个伟大发明。 利用这种烹饪 技法, 中国人得以把多种食料, 包括动物食料和植物食料, 混合在一起快速加热 成熟,并取得最佳的美食效果。 这种混合多种食物而成为一道菜的烹饪方法, 把 中国烹饪的品种推向丰盛。也正是因为西方人的饮食烹饪中缺少了这种混合炒 法,西餐的品种才总是那样单调。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炒菜的发明, 使得我们这 个以谷物蔬菜为主要进食原料的民族, 得以享有花色层出、 口味提升的众多美食。 烹饪中的“炒”法,实际上就是一个物料相和的转换过程。 中国烹饪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操作方法都会讲究食料的配伍, 即主料和辅料的 搭配,这种搭配本身就包含着“和”的概念。从羹法到炒法,尽管烹饪手段发生 了变化,但这种“和”的概念始终没有更移。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须知单》 中,就“配搭须知”的问题曾经有过大段论述:“烹调之法,何以异焉 ?凡一物 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 妙。其中可荤可素者,蘑菇、鲜

文档评论(0)

zhaojf9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