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docVIP

对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小学高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摘要】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每一次的测试中“解决问题”部分都会令教师和学生头痛,教师苦口婆心的分析,往往换来学生一脸迷茫,尤其是高段的“解决问题”,学生之间的区分度很大,好的学生30分的题目可以全拿,而差点的学生只能得5分、10分,甚至一分未得。因此,怎样才能提高高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已经成为了众多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关键字】数学教学;高段;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解题的过程,更主要体现的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法,使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必能提高解题能力。数学教学方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经常遇到,如解答复合应用题时,从条件到问题的综合法;从问题到条件的分析法;采用画图、列表、模拟等数形结合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能太过注重问题本身的解决,而忽视了隐含其中的最重要的思想方法,恰恰是这些思想方法才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中应当汲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一、推理分析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推理分析分为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逐步追溯到已知条件。例如:凤北小学计划植树600棵,已经种了3天,每天种80棵。剩下的要在4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种多少棵?   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平均每天种多少棵,就必须知道剩下多少棵(未知)和剩下的要几天种完(已知);要求剩下多少棵就必须知道计划种多少棵(已知)和已经种了多少棵(未知);要求已经种了多少棵就必须知道平均每天种多少棵(已知)和种了几天(已知)。这样一步一步找出新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直到新的问题所要求的数量关系都成为已知条件为止。   用综合法分析:题中告诉我们,已经种了3天,平均每天种80棵,我们能求出3天种的棵数;已知计划种600棵和3天中的棵数,我们能求出剩下的棵数;已知剩下的棵数和剩下种的天数,我们能求出剩下平均每天种的棵数。根据题中给的已知条件,一步步找到需要解答的问题。   分析“解决问题”题目时这两种方法往往是互相配合,灵活运用。用综合法分析要随时照顾要求的问题,注意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用分析法分析要随时照顾已知条件,注意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不论用什么方法分析应用题,都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最后求得应用题的正确解答。   二、“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实用方法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由数思形,以形变数,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简单化,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尤其在小学数学中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   很多较新、较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先形后数,用形来表示数,学生通过形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先数后形,通过数来揭示形。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高段学生,应该逐步过度到先数后形,如在教学分数的乘、除法意义和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拼、截引起的面积变化时,让学生通过画出直观图形,很快找出面积的变化,揭示出面积变化的规律;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通过准确的线段图,很快找出单位“1”,量和量所对应的分率,确定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时,充分利用分割、填补等方法,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让学生在转化中培养用数来表示形,用形来揭示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数与形的结合是教师和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思想方法,两者不能分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大量地用“形”来解释、演示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在应用题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实物、示意图、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等是用形来表示数量关系,用形来表示数,它既能舍去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又能形象地揭示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把数转化为形,明确显示出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再造性想象,激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可经常进行一些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根据算式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编应用题,根据应用题画出线段图等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悟出画图的方法,感受到数与形结合的优点,养成根据题意画图帮助理解题意,激发学生“数形结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长远学习奠定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解决问题”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来讲,都应该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都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立足于学生

文档评论(0)

w13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