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 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 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
“异位性” (atopy)本身的含义是:
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
对异种蛋白过敏;
血清中IgE水平升高;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病因与发病机制】 、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学说其证据有:
父母一方有特应性皮炎者,其子女出生后 3个月内发病率 可达25%以上,2岁内发病率可达 50%以上,如果父母双方均 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可高达 79%;
双生子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一方患特应性 皮炎,另一方患病的几率分别为 77%和15 %;
目前已发现本病的5个易感基因
2免疫学说其证据有:
约80%患者血清IgE水平增高;
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可产生大量前列腺素 E2(PGE2),后
者又可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IgE ;
患者Th2细胞在皮损中显著增高,其产生的 IL-4和IL-5
也可导致IgE增高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
皮肤朗格汉斯细胞数量异常,后者可激活 Th2细胞并刺激
其增殖;
部分患者的高亲和力IgE受体发生突变,该受体存在于肥
大细胞、单核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表面,对于调节 IgE介导
的超敏反应非常重要。
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中的变应原(如屋尘螨、花粉等)
可诱发特应性皮炎,某些患者用变应原进行皮试可出现皮肤湿疹 样改变。
总之,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一般 认为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途径介导 产生的结果.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 本病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 通常可分为婴儿期、儿章
期、青年成人期(图14— 3):
婴儿期 约60%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以出生2个月 以后为多。初发皮损为颊面部瘙痒性红斑, 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 现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 清,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等,皮损可迅速扩 展至其他部位(如头皮、额、颈、腕、四肢屈侧等)。病情时重时 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可出现继发感染。一 般在2岁以内逐渐好转、痊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并发展为儿章 期特应性皮炎。
2儿童期 多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缓解I?2年后发生并 逐渐加重,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 常限于肘窝、胭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部。皮损暗红色,渗 出较婴儿期为轻,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形成苔藓样变。此 期瘙痒仍很剧烈,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3青年成人期 指12岁以后青少年期及成人阶段的特应 性皮炎,,可以从儿章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好发于肘窝、胭 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掌跖部位明显。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 苔藓样变,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 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 着等继发皮损。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本人及其家族中 有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 增高和血清IgE升高等特点,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为 williamsl994年制
定的标准(表14—7)。
williams
持续12个月的皮肤瘙痒加上以下标准中的三项或更多:
1. 2岁以前发病
2 .身体屈侧皮肤受累(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颈周, 10
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有全身皮肤干燥史
个人史中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花粉症, 或一级亲 属中有过敏性疾病史
有可见的身体屈侧湿疹样皮损
本病需与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婴儿脂溢性皮炎等进
行鉴别。
湿疹:常无家族史,无一定好发部位。
慢性单纯性苔藓:皮损为苔藓样变和多角形扁平丘疹,
无个人和家族遗传过敏史, 无特殊的皮损发生和发展规律, 无血
清和皮肤点刺试验的异常发现。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于婴儿的头皮、耳后、眉间
及鼻唇沟处,以灰黄色或棕黄色油腻性鳞屑为特征性皮损, 无遗
传过敏性家族史。
【治疗】
注意发现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如搔抓、刺激性食物 等)并尽量避免;适当减少洗澡及使用肥皂的次数,以免过多去 除皮脂膜,同时可外用保湿剂。
1?外用物治疗 原则与湿疹相同(参见湿疹)。糖皮质激素 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 选用,同时应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保湿剂能缓和
干燥皮肤。近年来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匹美克 莫司软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内用物治疗 口服抗组胺药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瘙痒和
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品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说课稿.doc VIP
- 2019冀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单词表.docx VIP
- (高清版)C-H-T 8024-2011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pdf VIP
- 工厂有关员工权益保护的四个政策(反骚扰、虐待、强迫、歧视).doc VIP
- 2025年河北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能等级考试(仓库保管员·中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全国化工大赛-恒逸石化杯-中石化茂名分公司乙烯厂建造年产4.9万吨的醋酸乙烯酯3-反应器的选型与设计说明书.docx VIP
- 干部履历表填写范本(中共中央组织部1999年).doc VIP
- 2025陕西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答案.docx VIP
- 正交曲线壳体物理方程.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