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 rjkj02百善孝为先.ppt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 rjkj02百善孝为先.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善孝为先 不孝有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离娄上》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十三经注疏》 卧冰求鲤 传说晋时王祥,小时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很想吃鲤鱼,适值天寒地冻,河里结冰无法捕鱼。王祥不计前嫌,于是心生一计,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人们都说孝感天地,必得天佑。 陆游与唐婉 孝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 孝利亲也。——《墨子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经》 为何孝 孝是人的本性 有生之伦,谁无父母。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未知私其身也。——马一浮《复兴书院讲录》 孝是社会的需要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 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孝慈、对亲友孝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 孝受到歪曲、误解 许多人认为“孝顺”就是子女对父母要百依百顺。 还有人认为父母之慈是子女尽孝的条件。当父母不慈时,其子女可以不孝。 甚至有人认为孝道是封建伦理观念。当今社会若提倡孝道,会使子女依赖父母,一代不如一代。 如何孝 爱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 敬养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几谏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弟子规》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穿件衣服 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你觉得很烦 却也觉得很窝心 缺钱的时候 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 边教训 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 叫做父母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