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   摘要: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学有重要影响,社会的重大变化往往引起文学内容与风格的变化与转型。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唐代社会风尚、唐代诗人心态与审美观念也随之改变;与之相应,唐代诗歌也随之转型,由风骨遒劲至气骨顿衰,由兴象玲珑到炼饰工巧,由神采飞扬变为气象内敛。   关键词:安史之乱唐诗风格   建立于公元618年的李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而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则更是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不仅社会政治经济发达,文学艺术,特别是唐诗,更是取得了后世难以企及的成就。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始于天宝十四年(755),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唐王朝急遽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下行的轨道。因此,有史学家认为,安史之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分界线。“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1]唐代代表性文学——诗歌也随着安史之乱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一、安史之乱与唐诗分期   (一)安史之乱与李唐王朝的盛衰转变   安史之乱之前,经过几代君主的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形成了著名的“开元盛世”。当时的社会情况,诗人杜甫在《忆昔》其二中有生动的描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2]   安史之乱以后,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民生凋敝,满目荒凉。这种不堪目睹的惨景在诗人笔下也多有呈现:   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山东征战苦,几处有人烟。[3]   处处征胡人渐稀,山村寥落暮烟微。门临莽苍经年闭,身逐嫖姚几日归?[4]   战争对社会生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经历八年内战的李唐王朝,不仅没有了往昔的繁盛,社会风尚也由激昂变得低沉。这种社会大变动,也引起了诗歌的变化。唐诗中开元、天宝盛世繁荣期那种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境界逐渐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调也渐渐消退,一转而为寂寞情思,崇奇尚怪,情调低沉,气骨顿衰的诗味。   (二)安史之乱与唐诗分期   唐诗有初盛中晚之分,这种分期法,始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定型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有唐三百年,诗众体备矣。……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之不同。   高棅对盛唐与中唐诗人及其风格作了解说:   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刘随州之开旷,钱郎之清瞻,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盛也。[5]   高棅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意在勾勒唐诗发展的大体趋势。但唐诗的分期与唐代历史的分期并不完全相同。钱钟书《谈艺录》说:“诗自有初、盛、中、晚,非世之初、盛、中、晚。”如诗之初唐包括了太宗、高宗、武后三朝在内的100年,国力强盛,四夷宾服,可谓“世之盛唐”。但高棅的分期把安史之乱作为诗之盛唐、中唐的分界,准确反映了社会状况对诗歌的影响,也揭示了两期诗歌不同的风格。   二、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的演变   安史之乱后,诗风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是时代、现实使然,中唐社会已不复盛唐的强盛,诗人们也已豪情衰减,难以唱出盛唐豪壮之歌。另一方面,盛唐的诗歌创作已达到顶峰,“盛极难继”,中唐人只好另辟蹊径,刻意追求诗歌艺术的新变。于是盛唐诗风开始向中唐诗风演变,表现为:   (一)风骨遒劲至气骨顿衰   风骨遒劲指诗歌生气蓬勃、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鼓动力,有一种内在的力量美。   盛唐的边塞诗最能体现盛唐诗歌风骨遒劲的风格特点,具有慷慨昂扬的精神风貌和雄壮豪放的诗歌情感。盛唐边塞诗所抒发的志向,大都比较昂扬壮大,气魄刚健雄毅,感情深沉强烈。或赞颂崇高的爱国情操,或抒发安边定远的豪情壮志,或追求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或慨叹壮志难酬的怨愤情怀,充分再现出昂扬壮大和奋发蹈厉的时代精神。中唐的边塞诗主流与盛唐相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建功立业的英风豪气减弱了;乐观豪放的情调与雄浑悲壮的风格,也为凄凉感伤的情调和含蓄深婉的风格所取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卷九称之“神情未远,气骨顿衰”。   如果说盛唐诗人笔下的边塞生活是催人奋进的战歌,那么,中唐的边塞诗则是催人泪下的送葬哀歌。中唐诗人失去了盛唐人的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和热情浪漫的情调,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乃是中唐诗歌的基本情调。   (二)兴象玲珑到炼饰工巧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云:“盛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求。”   兴象玲珑,既指诗歌境界的圆融透彻,醇美空灵,又指诗歌意味的蕴藉风流,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