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信息传播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封建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信息传播机制   摘要: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封建社会历经2000多年,其间虽有分裂,但是统一时间远大于分裂时间,其原因值得深思。以汉朝为例,通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析,认为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古代,畅通的传播体制是保证封建王朝维持统一的基础。信息传播体制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象征性符号的塑造、统一的思想理论体系、自上而下贯通的沟通渠道、举孝廉、派刺史、设驿站、收集民谣等信息传播方式。   关键詞:封建大一统国家;信息传播体制;纵向;汉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编号:cN61-1487-(2019)08-0015-03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始于何时,学界一直颇有争议,但人们多把“以专制集权和地主——自耕农经济为特征的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称之为‘封建社会’”[1]。中国封建社会最为人关注的地方在于其“分久必合”的特性。从组织的有效性的角度来看,信息在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通信技术、社会交往不发达的时期,古代中国如何做到信息的有效上传下达,从而帮助维系统一局面如此之久,这是值得研究的。因此,探讨封建社会如何构建畅通的信息传播机制,对于理解中国的稳定和统一以及治理信息杂乱的网络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秦代虽然仅短暂存在了十多年,但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有利于社会交往。汉朝更是构建了一套完备的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机制,“信息发布手段是汉帝国政府与不同阶层联系的重要工具,正是它们的及时的公开化传达,才使(统治的)触角从中央延伸到地方,从城市延伸到乡村。”[2]但是现今大部分论文多集中于宏观描述汉朝的传播制度,或仅从细节处描述某一具体传播工具,对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系统全面地从传播学角度探讨封建大一统国家形成的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将具体论述汉朝的新闻传播机制,力图再现当时的信息传播情况,探讨信息传播对于封建王朝形成统一的重要意义。   一、交往方式统一:塑造象征性符号、构建统一的价值系统   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实行“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迈出了思想统一的第一步,它帮助修剪了历史长河中思想的枝桠,但同时秦朝灭亡的教训也在告诉后代手段偏激带来的问题。于是,从汉朝统治者开始,实行各种手段来塑造一种象征性符号,同时在社会上构建统一的价值系统,让沟通和交往变得更为顺畅。   (一)通过符号制造和使用巩固统治秩序   首先,塑造象征性符号。符号尤其是政治性符号的出现,是权力实践的产物,它对塑造社会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具有直接作用。在西汉政权创建之际,统治者就已经注意到塑造象征性符号的重要性。因为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为了给缺乏王族血缘的汉政权增加社会信服力,于是有了“醉酒斩白蛇”,编造传播“所杀蛇白帝子,杀者赤帝子故”的神话故事,来暗示汉取代秦是天授之意,皇权开始被架上了神坛,后期的祭祀、法令的实施是巩固“皇权天授”的举措。   其次,控制符号解释权。在传播工具的控制上,封建王朝逐步强化对文字的控制权。汉代除了官学外,私学也十分发达,它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状态。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的主张,使得私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普通人即使习得了文字,最终还是会被统治阶层收编,特别是进入私学的第三阶段“读经”,其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仕途,学习“经学”成为做官的重要途径。文字是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文字习得者把控社会各阶层的权力和社会财富,统治阶层对文字进行了把控,有助于其控制住整个社会。   再次,强调通过仪式改变意识。汉朝礼学开始逐渐复兴,《汉书》中就记载到:“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其中复兴礼乐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祭祀制度的恢复。早在周朝时期的祭祀活动,就已经和以前将“天”奉为至高无上的神、对它进行无意识服从的态度有了本质的区别,神权开始掌握在王权手中,并已经成为建立统治者威信的工具。春秋时期祭祀活动的地位有所下降,直至汉朝再次将祭祀活动系统化,制定政策进行严格的管理。汉朝时,皇帝即位、开展重大军事活动前都进行祭祀,并通过设置郡国庙等手段,强化“天”的权威。其本质是通过仪式塑造共同行为体系,强化臣民们对国家的政治信仰,对统治手段进行神圣化,进而维护自身的统治秩序。在礼仪中,“受令者最初接受了约束性的礼仪语言,这意味着他同时也接受了处在高位的施令者[3]”。   (二)构建统一的儒家价值体系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但此刻的儒家思想与早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有所区别,它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道家有关理论,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主张。除了把君权构筑于上天眷顾之下,还为人们制定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准则,以满足统治者加强君权的需要。将儒家思想列为唯一正统思想,为民众思想统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