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油画.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国大典油画简介 《开国大典》 是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 原作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库, 在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是 《开国大典》 画作的复制品。 该作品描绘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 《开国大典》油画原作于 1953 年创作。《开国大典》草图于 2014 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面世。  12 月首次在北京 画作内容 《开国大典》油画(纵: 405cm;横: 230cm),描绘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在天安门广场 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场面气势恢宏,喜庆气氛热烈。时任中国领导人, 11 位入 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务 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董必武、郭沫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时代背景 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时,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等领 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大会司仪、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会。毛泽东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毛泽东在义勇军进行曲声中, 亲自揿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创作过程 1951 年初,中国中宣部、文化部开始筹备中国共产党成立 30 周年纪念活动,其中之一 就是举办党庆画展。 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参展地,迅速组织中国几十位知名画家,进行突 击创作。短短几个月,便创作出近百件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 美中不足的是, 反映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典时刻——开国大典的作品没有。 1952 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决定,委 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一幅巨型命题油画“开国大典” 。 中央美院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 37 岁的青年画家、教授董希文。董希文接到任务 后,通过对开国大典的电影、摄影、 图片资料的研究,认为资料里的领导人和广场上的群众 不在一个图景中, 不合乎自己的想法。 在他的想像中, 这幅画应该是新中国开国领导集体与 广场群众同在一个画面的构图。 他决定打破写实的限制, 采用一种表现派和现实派相结合的 大胆的艺术处理手法,去选择画面构图。 画作草图构思:董希文先画了一张草图,并征求美术界及文艺界人士的意见。草图上, 董希文创造性的突破有两个: 一个是除毛主席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外, 其他领导人都站在 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里, 而右边是广场群众, 这样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按一般构图规律 来看有失平衡, 但却能更好地突出节日气氛; 另外一个是按正常规律, 在毛主席的右前侧应 有一根大红柱子,但草图中被抽掉了,广场显得更为开阔。 第一版创作:为了节省时间,董希文常在画室的椅子上过夜。 由于房间太小,画幅上接 房顶, 下贴地板。 作画时, 他一会儿爬上房顶, 一会儿躺在地上。 当《开国大典》 已完成七、 八成时,董希文的老友、 油画家艾中信等人去他的画室参观。 讨论中他们发现,原本身材高 大的毛泽东,由于站立的位置居中靠前, 在画面上显得不够高。大家一致认为,毛泽东的形 象不应受立足点造成的透视缩小的限制, 有必要加高几分。 虽然加高不到一寸, 但工程不小, 为了使画面不留痕迹, 董希文用稀料谨慎地把原画部分洗去, 重新画了一遍。 从开始创作到 局部修改完毕,董希文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长 4 米、宽 2.3 米的巨型油画《开国大典》便 创作完成了。 1953 年 4 月,中南海怀仁堂里布置了一场特殊的展览,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参观《开国大典》油画作品。毛泽东称赞: “是大国,是中国。 ”

文档评论(0)

q96tcntzo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