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木刻年画 · 印制 项目简介 桃花坞木刻年画印制技艺项目简介.docx

桃花坞木刻年画 · 印制 项目简介 桃花坞木刻年画印制技艺项目简介.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坞木刻年画 建设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PAGE 为民族传艺 为文化存根 为大师立传 为百工留名 桃花坞木版年画 行业发展报告 2.1苏州桃花坞年画印制技法项目简介 2.1.1发展历史 桃花坞年画从画种来说属于凸版水印版画,也就是木刻水印版画,为木板经木刻刀雕刻过后,利用版面的凸起部分施墨覆纸印制而成,可大量印制,具复数性。 桃花坞年画的印制可以说是和中国的书籍出版 史及雕版印刷的发展息息相关。木版年画的兴盛, 其技术基础是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印刷是中国古代 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对文化的传播起了绝对主导的 作用,主要经历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两大阶段。 雕版印刷即是指将画稿反向雕刻在木板上,通过刷 墨覆纸而取得复制品。中国的雕版印刷术起自隋唐,或可视被发现自敦煌的两晋南北朝时的《千佛名经》 为滥觞。至19世纪西方石印技术传入中国并蓬勃 发展应用于印刷出版业前,雕版印刷在这一千多年 的历史中逐步发展成熟,印刷设备材料及技术不断完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印刷原理始终不变。 自宋代以来,雕版印刷发展成熟,书籍出版呈现繁 荣景象,书籍中版画插图也日益增多,内容包括佛 教经典、人物、风景、日常生活等等。南宋绍定四 年0231年)苏州陈湖碛砂廷圣禅院主持刊刻、完成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的《碛砂版大藏经》,扉页版画刻印人物精美,是影响后世的宋代版画精 品。且自宋以后苏州经济繁荣、人文荟萃,被称作“东南财赋之区”,不仅成为中国最富庶、繁华之地,而且主导着天下的雅俗。苏州经济上的富庶与繁华、文化上的精致与优雅,使它成为江南地区当 之无愧的中心城市,这个也正是桃花坞年画发展、兴盛的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明代时,苏州更是当 时的版刻、印书、出版中心之一,当时的阊门一带,刻坊、印书作坊云集,画家的参与,使得书籍插图 非常流行,且印制精妙。此也为苏州桃花玛年画兴 起而风行于世提供了技术基础。 苏州在明代及清初时期作为中国的版刻、印书中心为苏州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苏州的年画与版画的发展亦是关系密切。故苏州早期年画“姑苏版”的镌刻与印制和当时的书籍作坊的技法相差不大,只是审美的层次和方式不尽相同。而到了苏州后期年画即“桃花坞年画”,由于受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刻印技法也随之改变。 “姑苏版”指的是清朝初期至乾隆年间苏州年 画鼎盛时期的作品,做工精巧细致,形式题材丰富 多样,色彩清淡雅洁。其特别之处在于当时受西方 美术的影响,画面中大量出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和 建筑、风景、人物等受光线影响的明暗光影效果等, 并在画面中的阴影、投影及重要的形体转折处施以 类似于西方铜版画中的排线,这些画法被统称为“仿 泰西笔法”,不同于原来的中国传统绘画,又不完全同于西方版画,极具那个时代的特征。画面多以装饰门堂、家居为用,和后期一年一贴的年画有不 同之处。对于“姑苏版”国内外有诸多论述,郑振 铎在《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一书中也提及:“苏 州桃花坞是一个出版年画的中心。许多专门镌印年 画的铺子,都集中在那里,情况甚为热闹。桃花坞的年画,差不多销行天下,甚至流传到海外去。今 所知的桃花坞作品,最早的年代是雍正十年〔1732 年),刻的是《苏州阊门图》。苏杭为天下繁华之 地,把苏州景作为年画,是会诱引很多的欣赏者的。到了乾隆时代〔1736—1795年)便大盛起来。但 很可能在这时之前,早已在生产年画了。有乾隆年 款的姑苏版年画不过五幅,即乾隆六年〔1741年) 刻的《姑苏万年桥》,八年〔1743年)刻的《百子图》, 十年〔1745年)刻的《姑苏万年桥》,又同年刻的《瓶 花》和十二年〔1747年)刻的《岁朝图》。其他, 虽不写年款,但观其风格也可以知道是同时代的出 版品,像《山塘普济桥》《西湖十景图》《雪中送 炭》《八仙庆寿》等等。这里有一个特色,像是受到了西洋画的影响,有了透视的画法。从利玛窦以 来,西洋画法就介绍到中国来,乾隆时刻的铜版《战役图》等,恐怕也给他们以激动。像桃花坞印刷的 《西洋剧场图》就完全是西洋画的木刻翻版,有阴 阳向背、有远近、有明暗。这些新法,未必能充分地融化在中国画里,因之,‘新法画’究竟出现得不多,且只是‘昙花一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