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谁能传播声音》学习教学学习设计.doc

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谁能传播声音》学习教学学习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名称:《谁能传播声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 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声音传播的形式; 2,声音传播的方向。 一节课导入非常关键,好的导入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可以激发学生已有的感知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本课的导入环节是视频播放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实例和水波传播的方式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受到水波传播的方式和方向,并知道它在生活中广泛存在。通过视频的播放和图片展示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强烈刺激,有助于引出学生讨论的话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如此巧妙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励学生渴望马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1 / 4 在讲授中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教是为了学生学——以学定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象直观、切实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结合“振动的音叉振动水面”的实验,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模拟声波并创设声波传播的实验,以问题引领、实验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采用观察、启发、讨论交流、表达与评价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教学活动简述 信息技术支持 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在学生完成“振动的 一,学生分组实验:用击打过的音叉 音叉触及水面”的实 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 验后,利用多媒体信 的波动。 息 技 术 展 示 实 验 结 二,学习小组通过实验、 观察、交流、 果:水波产生的画面, 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 形象直观的突出实验 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学生初步了 现象,便于学生讨论 解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 交流总结,在抽象的 2 / 4 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波和形象的水波间 建立联系。 模拟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一:演示实验:让一位学生站在教 模拟声波的传播,形 室的中央位置发声;四位学生分别站 象直观的展示声波的 在教室的等距离的四个角落聆听,当 传 播 过 程 和 传 播 方 听到发声学生的声音时举手示意。 向,使学生了解了声 二:同学们通过观察、讨论交流、 波的涵义,并且形象 反馈,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 直观的观察到了声波 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的传播方向。(播放 的,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 ppt :声波传播方式及 的”。 方向)声波产生及传 播 .ppt 《谁能传播声音》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是这节课的第一 个难点。因为波的传播过程我们用眼睛不能观察到, 所以只能通 过一些实验来将声音传播的过程表现出来。 一方面,通过振动的 3 / 4 音叉在水面上形成波纹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振动;另一方面,利用课件,动画的形式描述看不见的“声波”。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可以很好的解决。 让学生通过“土电话”来感受声音的传播的方式,学生在分组试验时,有的学生没有将棉线拉直,所以影响了效果。又由于整个教室比较吵,所以学生试验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在了解不同物体的传播效果时, 课前进行准备实验时, 我简化了试验器材,就利用木尺,尼龙绳,棉线等来研究。在材料的 一端用相同的力摩擦,让另一个同学在材料的一端听声音的效果,从而比较这些材料的传声效果。 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既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消除科学的神秘感 .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 ,小创作。 在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例如:不能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环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4 / 4

文档评论(0)

zdq66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