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版2020届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新版】 2020 届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23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宗教价值观通常着眼于人性中的阴暗面,立足于外在性,即从人性之外、从神那里寻求人超越自我的外在根据。儒学价值观则不然。儒学着眼于人性中的光明面,立足于内在性,从人性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儒学这种超凡入圣的价值取向,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来说,不失为一种宝贵资源。 儒学的这一思想方向发端于孔子,他把人性中的光明面称为“仁”。他强调,“仁”乃是人的内在品格,乃是人生价值的源头。按照这种思路,价值实现完全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理性选择:“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人在修己成仁时,表现出一种主动性,而无须受什么外在神秘力量的规束。 在孔子的基础上,孟子明确提出性善论。孟子预设了一种价值理想,强调人应该善。至于实然人性,既有善也有恶;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如果现实的人肯接受儒学价值理念,便可以使阴暗面得以抑制,使光明面得以发扬,通过修身的途径实现自我完善。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向善的能力,叫作“良能”;生来就具有求善的意识,叫作“良知”。良知良能乃万善之源,由此而形成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由四端而形成四个基本的道德观念,即仁、义、礼、智。孟子的结论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我固有之”的意思,是说接受道徳观念的前提,内在于应然人性之中。人性善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之所在。 儒学大力倡导与人人为善精神,为实施道德教化、造就礼仪之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儒学的淑世主义导向中,包含着尊重他人、尊重民意、与人为善、利群利他、忧国忧民、严于律己、推己及人、向往高尚人格等意向,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事实证明,儒学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可以说倘若没有儒学,中华民族不可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儒学把淑世主义导向应用于国际关系方面,便形成和平主义导向。在这一点上,儒学为中华民族培养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提供了良性培养基础。儒学讲究包容性,拒斥排他性,主张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主张各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学从修身讲起,推己及人,进而讲到齐家和治国,最后指向“平天下”。儒学发端于中原地区,其创始人为汉族人,但中国的少数民族大都认同儒学。儒学是中国各个兄弟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儒学只以自身的理论魅力吸引受众,决不借用外力、暴力向受众灌输。在儒学传向东亚的历史上,从未发生“一手拿经书,一手拿利剑”的情形。儒学“协和万邦”“万国威宁”的理念是东亚各国和睦共处的精神基础。儒学这种和平主义的取向,在历史上曾成为东亚各国的共识,在当今时代则可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罗素赞许中华民族是“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对儒学的维护和平意向表示充分的肯定。 (摘编自宋志明《儒学价值观的和平导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人们如果能够接受儒学价值理念,与人为善,一心向善,就能够超越自我从而成为圣人。 B.孔子把内在的“仁”看作人生价值的源头,所以,儒学的价值实现应该是依赖于自身力量的。 C.“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就是:人生来就是善的,人的本性之中存在着接受道德观念的基础。 D.孟子和孔子的儒学观念有一致性,他们认为人在修炼自身时不需要受外在力量的规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第一段指出了儒学价值观的着眼点、立足点及意义,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B.文章在对“仁”“性善论”的分析中论证了儒学价值观是“立足于内在性”的。 C.文章引用孔孟的言论是为了说明儒学对个人的自律、民族凝聚、世界和平的意义。 D.文章分析了儒学价值观的内涵,层层推进,证明了儒学具有维护世界和平的功能。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从宗教价值观和儒学价值观的对比中可以看出,作者肯定了儒学价值观,否定了宗教价值观。 B.中华民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是因为儒学与人为善的观念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C.罗素赞许中华民族是“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可见儒学的和平主义导向也被西方认可。 D.儒学主张各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和平共处,所以它在当今时代可以被世界各国接受。 1 / 6 (二)文学 文本 (本 共 3 小 , 14 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 醒 王生文 第一次走 家政公司的腊梅, 能否找到一份 点工的工作,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公司工作人 接待了地,一番交 后,工作人 了她一个 号 , 她与一个叫春芬的女人 系。 然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4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