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美术.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美术 Chapter three??Art?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states Dynasty (约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则以多功能的青铜器闻名于世,青铜器是集雕刻、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融实用、审美于一身,既是沟通人权与神权的信物,又是区别等级名分的标记。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主要体现于列国的都城,如东周王城洛邑、齐国临淄、燕下都、赵国邯郸故城、秦咸阳城、楚郢都、郑韩城等。从建筑成就来说,这一时期的建筑为整个封建时代的建筑奠定了基础。西周已发明了多功能的砖瓦,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斗拱的发明与使用,奠定了中国古典建筑特有的美感形式,台榭建筑是那时代特有的建筑类型,此外,对建筑的严格的等级限制,也为历代建筑所遵循。   春秋战国时期,大型的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刻作品尚未发现,当时的雕刻作品主要是随葬的泥木俑、玉石雕刻品、制成动物形、人形的青铜器和漆器及其他工艺美术品。已经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雕刻品有漆器、青铜、玉石、泥、木等材质的。形象有动物、人物、神怪、禽鸟、龙凤等。手法有圆雕、浮雕、彩绘、镶嵌。对人物的刻画,不仅能区分出尊卑贵贱等级差别,男女老少性别年龄特征,个别的还能刻画出性格特征。中国传统雕刻所具有的装饰性、绘画性、象征性等特点,此时已具雏形,这一传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战国时期青铜工艺处于巅峰向衰落的过渡期。产生了许多新特点。形制由原来的庄重威严向轻巧实用方向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器型,日常生活所用的铜器增多,制作亦日渐精巧。青铜器铭文,除个别例外,大多变短,像西周那样通过铸长篇铭文来显示赫赫家史或宣扬礼制的青铜器基本上不见了。青铜纹饰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是带有威严神秘气氛的兽面纹为简练的几何纹;一是描绘现实生活的情景。装饰手法上,纹饰刻镂更浅细,前期之粗花变为工整的细花。新工艺(失蜡法、镶嵌、刻纹)的提高和推广。青铜工艺走向华巧工致的新时期。总的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审美功能被强调突出,实用功能消弱了,神秘礼制气氛几乎没有了。与统治阶级密切相关的礼玉、饰玉也随之发生变化,饰玉种类增多。玉作为显示贵族身分的标志,与佩饰者朝夕相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器的演变,商代多立体玉雕,西周尚留遗痕,春秋始日渐平面化,品种渐少,但制作更为精美。漆器工艺达到一个新水平。使用范围更广了,技术也大有提高,并出现了地方风格。胎骨比较多样,木胎之外,还有夹纻胎,皮胎,竹胎等;使用色彩也更为丰富,有红、黑、白、紫、褐、绿、蓝、黄、金、银等,以黑、红为主调。图案纹饰繁缛而有规律。此外,髹漆与雕刻、绘画相结合,甚至与镶嵌相结合,也是春秋战国漆器的一大特征。织绣工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以楚国故地遗址出土实物最多。 第一节 建筑、雕刻、工艺 Section One??Architecture, Sculpture and Craft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warring-states Dynasty 一、建筑 建筑,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数量迅速增多。宫廷建筑打破西周以来的“王制”传统,“僭越”(超越等级规定)现象十分普遍。建筑也同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一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建筑技术、装饰手法以及建筑材料等等,都跨入了一个新阶段。 1.列国都城的基本情况   至目前为止,中国考古工作者已对列国的都城遗址进行了发掘,对它们的规模和型制基本已经探明,现择要介绍如下。 东周王城洛邑   周武王灭商后,在营建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部)的同时,在河南营建洛邑,历史上称为成周。周平王迁都,称王城。周最高统治者开始以成周为活动中心,直至灭亡,大约在洛邑活动了近五百年。通过考古发掘,可知王城南临洛河,西跨润河,呈不规则的方形。城墙系用夯土筑成,厚约10米。城内布局,因遭严重破坏,目前尚未探明,北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全长2890米,城外有深约5米的壕沟,西墙和南墙只发现一部分,但两墙交接的东南城角很清楚,虽然未掘得东墙,全城的大致范围比较明确,因为城的四角已有三角比较明确。 齐国临淄   临淄作为齐国的首都长达六百多年。经考古发掘已探明,现在保存的齐故城,分大小二城,小城套在大城的西南隅,大城周长14公里,小城周长7公里,平面均作纵向的长方形,城的东西两侧紧靠淄水和泯河,南北两面则挖有壕沟,显然是为了御防。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城市与军事的密切关系。部分城墙随河岸的变化而呈多处转折,其余几面城垣均较平直。大城是供平民活动的郭,小城是宫殿区,小城内有椭圆形“桓公台”,台周围分布有大片建筑基址,附近发现有铸造钱币的遗址。在大城遗址内发现了手工业作坊遗址,表明它是平民区。大城的城门及街道、马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