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及学习复习总结计划练练习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及学习复习总结计划练练习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 含答案 ) 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 图示为一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形轨道组成, BC 分别是圆形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其半径 R=1m,一质量 m=1kg 的小物块(视为质点) 从左側水平轨道上的 A 点以大小 v0 = 12m/ s 的初速度出发,通过竖直平面的圆形轨道 后,停在右侧水平轨道上的 D 点.已知 A、B 两点间的距离 L1= 5. 75m,物块与水平轨道 写的动摩擦因数 0. 2,取 g= 10m/ s2,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求: 1)物块经过 B 点时的速度大小 vB; 2)物块到达 C 点时的速度大小 vC; 3) BD 两点之间的距离 L2,以及整个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Q 【答案】 (1) 11m / s (2) 9m / s (3) 72J 【解析】 【分析】 【详解】 (1)物块从 A 到 B 运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mgL1 1 mvB2 1 mv02 2 2 解得: vB 11m / s (2)物块从 B 到 C 运动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1 mvB2 1 mvC2 mg·2R 2 2 解得: vC 9m / s (3)物块从 B 到 D 运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mgL2 0 1 mvB2 2 解得: L2 30.25m 对整个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Q 1 mv02 0 2 解得: Q=72J 【点睛】 选取研究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动能定理的优点在于适用任何运动包括曲线运动.知道小滑块能通过圆形轨道的含义以及要使小滑块不能脱离轨道的含义. 2.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光滑的直角细杆 MON ,其中 ON 水平, OM 竖直,两个小物 块 A 和 B 分别套在 OM 和 ON 杆上,连接 AB 的轻绳长为 L=0.5m,.现将直角杆 MON 绕过 2 OM 的轴 O1O2 缓慢地转动起来.已知 A 的质量为 m1=2kg,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 。 1)当轻绳与 OM 的夹角 θ=37°时,求轻绳上张力 F。 2)当轻绳与 OM 的夹角 θ=37°时,求物块 B 的动能 EkB。 3)若缓慢增大直角杆转速,使轻绳与 OM 的夹角 θ由 37°缓慢增加到 53°,求这个过程中直角杆对 A 和 B 做的功 WA、 WB。 【答案】( 1) F 25N ( 2) EkB 2.25J ( 3) W A 0 , WB 61 J 12 【解析】 【详解】 (1)因 A 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对 A 有 F cos m1 g 得 F 25N (2)设 B 质量为 m2 、速度为 v 、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对 B 有 F sin m v2 2 r r L sin EkB 1 m2v2 2 得 EkB m1gL sin2 2cos EkB 2.25J (3)因杆对 A 的作用力垂直于 A 的位移,所以 WA 0 由( 2)中的 m1gL sin2 53 时, B 的动能为 EkB 16 EkB 知,当 J 2cos 3 杆对 B 做的功等于 A 、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量,故 WBEkB EkB m1 gh ① 其中 h L cos37 L cos53 ② 得 WB 61 J 12 3. 如图甲所示,粗糙水平面与竖直的光滑半圆环在 N 点相切, M 为圈环的最高点,圆环 半径为 R=0.1m ,现有一质量 m=1kg 的物体以 v0=4m/s 的初速度从水平面的某点向右运动并冲上竖直光滑半圆环,取 g=10m/s2,求: (1)物体能从 M 点飞出,落到水平面时落点到 N 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Xm (2)设出发点到 N 点的距离为 S,物体从 M 点飞出后,落到水平面时落点到 N 点的距离 为 X,作出 X2 随 S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3)要使物体从某点出发后的运动过程中不会在 N 到 M 点的中间离开半固轨道,求出发 点到 N 点的距离 S 应满足的条件 【答案】( 1) 0.2m;( 2) 0.2;( 3) 0≤ x≤ 2.75m 或 3.5m≤ x< 4m. 【解析】 【分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在 M 点的速度范围,然后由平抛运动规律求得水平位移,即可得到最小值; (2)根据动能定理得到 M 点速度和 x 的关系,然后由平抛运动规律得到 y 和 M 点速度的 关系,即可得到 y 和 x 的关系,结合图象求解; 3)根据物体不脱离轨道得到运动过程,然后由动能定理求解.【详解】 (1)物体能从 M 点飞出,那么对物体在 M 点应用牛顿第

文档评论(0)

150****20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