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测距装置.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触网故障测距装置 2 / 29 牵引供电系统根据不同 供电方式 , 接触网故障测距原 理不同。当采用 AT 供电方式 , 根据线路及通信条件可采用 不同测距原理。主要包括“ 吸上电流比”,“上下行电 流比”和“吸馈电流比”测 距原理。对直供加回流线供 电方式,国内一般采用拟合 的分段线性电抗法进行故障 测距。 概 述 接触网 故障点测距 1. 直接供电方式故障点测距原理 单线方式 复线方式 ①单线直接供电方式测距原理 L X l1 l2 l3 ln X1 X2 X3 Xn 0 ? 直接供电牵引网可以等效为 R-L 电力线路; ? 供电臂上区间和站场的的单位阻抗不同; ? 牵引网短路时存在一定的过渡电阻,利用电抗 和距离关系进行故障定位。 测距公式: ) ( 1 1 1 1 ? ? ? ? ? ? ? ? ? n n n n n n X X l l X X l l 当故障发生在 和 之间时,根据电抗距离关 系如下公式成立。 1 ? n l n l 短路电抗 - 距离曲线示意图 接线示意图 ②复线直接供电方式测距原理 假设:线路Ⅰ中的 d 点发生短路 沿D1→短路点 d 的电压降为: 沿D2→D4→短路点 d 的电压降为: ? ? 1 2 0 1 1 L Z I Z I U M ? ? ? ? ? ? ? ? ? 1 2 1 0 2 1 1 0 2 2 2 2 L L Z I L L Z I L Z I Z I U M M ? ? ? ? ? ? ? 由 可以求出: 2 1 U U ? ? ? 线路单位长度自阻抗 线路单位长度互阻抗 D1 到短路点 d 的距离 L I I I L 2 2 1 2 1 ? ? ? D2 处测得的短路电流 D1 处测得的短路电流 接线示意图 ⒉ BT 供电方式测距原理 主要特点: ? 牵引网中架设吸流变压器( BT )-回流线; ? BT 安装位置出现短路电抗的跳变; ? 每一个短路电抗具有唯一的对应距离; ? 可以采用电抗距离分段查表测距; 变电所 ( a ) d ( b ) 变电所 Zb Zb L X l1 l2 l3 ln X1 X3 X4 Xn 0 X2 X5 X6 ( c ) AT 牵引变电所馈线接线图 电力系统 ZB1 T F DL1 DL2 T1 R1 F1 A B T2 R2 F2 AT1 AT2 9 (一) AT 吸上电流比原理 2 、 基本原理 AT 吸上电流比原理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日本提出的,其基本原理 如下: 假设 AT 为理想变压器、钢轨对地全绝缘,且沿线路阻抗参数均匀分 布,则当故障发生在第 k 至第 k+1 个 AT 之间时,有: 式中, --- 第 K 个 AT 所距变电所的距离 (km) ;; , --- 第 k 个和第 k+1 个 AT 中性点吸上电流( A ); D--- 第 k 至 k+1 个 AT 间距( km )。 上面式中 称为吸上电流比,简称 Q 值。 说明:由于各厂家在用吸上电流比计算时, Q 值的倍率选取和计算公式的不同。从 Q 值 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 Q1, 但为了传输和计算的方便,可能会将 Q 值放大 100 倍。 D I I I l l k at k at k at k ) 1 ( ) ( ) 1 ( ? ? ? ? ? k l ) ( k at I ) 1 ( ? k at I ) 1 ( ) ( ) 1 ( ? ? ? k at k at k at I I I 10 3 、 AT 吸上电流比缺陷 ? 装置一次投资高 为了保证故障点两侧 AT 中性点吸上电流的同步采集,必须敷设专用 的传输 数据和控制信号通道;必须在每个 AT 处都设置一套数据采集 与发送装置 ? 原理适用性较差 发生 T-F 故障时, AT 被旁路,无法采集 AT 吸上电流; AT 供电方式解 列, AT 退出运行,无法抽取 AT 中性点吸上电流。 ? 装置可靠性低 当专用通道、 AT 处安装的数据采集与发送装置有任意一处故障则无 法测距 (二)上下行电流比原理 如下图所示,当 AT 所上下行不并联,分区所并联,无论是 T 、 F 、 TF 故障,均可采用上下行电流比测距原理,计算公式如下 ) ( 2 | | | | |) | |, min(| 1 0 2 1 2 1 D D I I I I L TF TF TF TF ? ? ? ? ? ? ? ? ⒊ AT 供电方式测距原理 SS T1 R1 F1 Eq T2 R2 F2 AT SSP AT SP ①上下行电流比 在复线 AT 供电方式下,当发生 T-R 、 F-R 、 T- F 故障时的测距公式为: 考虑到阻抗参数不均匀及上、下行线路间互感,在上式基础上增加一个 修正项,即: 2 1 2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