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一、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问答 1.简述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皆为清窍,通过经络与脏腑联结成一个整体。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所属关系、生理关系、病理关系、诊断关系和治疗关系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其中与耳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等;与鼻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有肺、胆、肾、心等;与咽喉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有肺、脾胃、肝、肾。全身经脉通过直接循行或间接络耀与耳鼻咽喉发生密切联系,其中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直接循行于鼻的主要经脉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督脉、任脉、阳蹻脉;咽喉是人体要冲。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皆直接通达。 2.耳鼻咽喉的主要病因有哪些? 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内连脏腑,外居体表,故来之于内外的诸种不利因素均可致病。其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包括常见的六淫邪毒、时邪疫疠及异气,还有外伤致病及异物所伤;内容主要有饮食失宜、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和官窍间疾病相传。 3.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有哪些? 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生,其病机不外乎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其中实证常见于疾病的初期或中期阶段,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虚证常见于疾病的后期和一些慢性疾病中,以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为多见;虚实夹杂证,即正气亏虚而邪稍留滞的病证,多见于耳鼻咽喉的一些慢性疾病。 4.简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诊病原则。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诊病原则是从整体观出发,采用四诊合参,运用辨证的理论方法,识病证,推断病情,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针对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病特点,必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局部四诊与全身四诊相结合。 5.简述耳鼻咽喉疾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方法。 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辨证方法,也与其它临床学科一样,主要采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方法虽多,但各有特点与侧重,临证应用时必须根据其具体证候,选用最适宜的辨证方法。 6.耳鼻咽喉病的常用内治法有哪些? 内治法是耳鼻咽喉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治则治法与临床各科大同小异。但耳鼻咽喉属清空之窍,其病理变化有其独特之处,故运用常规治法的同时,还应注意运用和配合一些专科特殊的内治法,以提高疗效。耳鼻咽喉科的常用内治法有通窍法(包括芳香通窍、化浊通窍、利湿通窍和升阳通窍)、祛痰法、祛瘀法、开音法、消痈排脓法(包括清热解毒消痈、散瘀排脓、托毒排脓)、舒肝解郁法等。 7.常用的利喉开音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利喉开音药物有:薄荷、蝉衣、桔梗、射干、马勃、胖大海、木蝴蝶、郁金、诃子等。 8.常用的芳香通窍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芳香通窍药物有:苍耳子、辛夷花、白芷、石菖蒲、川芎、细辛、薄荷。 9.简述耳鼻咽喉病的常用外治法。 耳病的常用外治法有: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鼻病的常用外治法有滴鼻法、雾化吸入法、洗鼻法、涂敷法、吹药法、塞鼻法;咽喉病的常用外治法有:吹药法、含嗽法、噙化法、雾化吸入法、敷贴法、烙治法。 10.何谓旋耳疮,其病因病机如何? 是指旋绕耳廓或耳周两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骚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特征,小儿多见。类似于西医学的外耳湿疹。初起多因脓耳之脓液或邻近部位之黄水疮蔓延至耳部,或因接触某些刺激物而诱发,以致湿热邪毒积聚耳窍,引动肝经之火,循经上犯,风热湿邪蒸灼耳廓肌肤而为病。病久则阴血耗伤,耳窍失养,属于血虚生风化燥之变,以致耳部骚痒,缠绵难愈。 11.何谓耳胀耳闭,其诊断要点如何? 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耳胀多为病之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多因风邪侵袭而致,所以古人有“风聋”之称;耳闭多为病之久者,邪毒滞留耳窍,迁延日久转化而致,故古代医籍中有“气闭耳聋’’之称。其诊断要点是起病前多有外感史;临床症状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耳鸣为主,耳胀者或有微痛不适,耳闭者耳聋逐渐加重;局部检查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有时可见液平面或见鼓膜外凸。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增厚凹陷,或见灰白色斑块,或萎缩、疤痕粘连。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鼓室压力曲线呈B型或C型。 12.耳胀耳闭有哪些常用的外治法? 常用的外治法有滴鼻法、鼓膜按摩法、咽鼓管吹张法、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宜依据病情实际,选用一种或几种合适的外治法。 13.何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