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沈萍考试重点.docx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微生物学的定义 微生物学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种类 ①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因子(卫星病毒、卫星 RNA 和朊病毒); ②原核细胞结构的细菌、古生菌; ③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覃 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 ①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代谢途径和功能; ②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③易操作性:微生物具有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 4、微生物的发现 荷兰商人安东 ?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5、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1867: Lister 创立了消毒外科; ② 1890: Von Behring 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1892: IV anowsky 提供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证据; ④ 1928: Griffith 发现细菌转化; ⑤ 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⑥ 1977: Woese 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 1995: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 ⑧ 1996:第一个独立生活的古生菌(詹氏甲烷球菌)基因组测序完成; ⑨ 1997:第一个真核生物(啤酒酵母)基因组测序完成。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①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②巴斯德的贡献 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巴斯德用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并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他为人类防病、治病作出了重大贡献; 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和家蚕软化病问题。 ③科赫的贡献 证明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发现肺结核的病原菌;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 配制培养基。 ④科赫原则 在每一相同的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从实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 第二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无菌技术的概念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所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被称为无菌技术。2、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3、接种操作 ①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②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装有培养物的试管; ③用接种环蘸取一环培养物转移到一装有无菌培养基的试管中,并将试管重新盖好; ④接种 在火焰上灼 , 残留的微生物。 4、用固体培养基 得 培养 ①涂布平板法 先将已融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制成无菌平板; 冷却凝固后,将一定量的某一稀 度的 品 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将菌液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 培养后挑取 个菌落。 ②稀 倒平板法 a 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 (如 1:10、 1:100、 1:1000、 1:10000 ??); b 分 取不同稀 液少 , 与已融化并冷却至 50℃左右的 脂培养基混合, 匀后, 入 菌的培养皿中, 待 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 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 即可出 菌落。如果稀 得当,在平板表面或 脂培养基中就可出 分散的 个菌落, 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微生物 胞繁殖而成的; 挑取 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 培养。③平板划 法 用接种 以无菌操作蘸取少 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 行平板划 、扇形划 或其他形式的 划 ; 微生物 胞的数量将随着划 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 适宜的 ,微生物能一一分散, 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 菌落。 ④稀 管法 ( 氧气敏感的 氧型微生物 ) a 先将一系列盛无菌培养基的 管加 ,使 脂融化后冷却并保持在 50℃左右; 将待分离的材料用 些 管 行梯度稀 , 管迅速 均匀; 冷凝后,在 脂柱表面 倒一 菌液体石蜡和固体石蜡的混合物,将培养基和空气隔开; 培养后,菌落形成在 脂柱的中 ; 行 菌落的挑取和移植,需先用一只 菌 将液体石蜡—石蜡盖取出,再用一只毛 管插入 脂和管壁之 ,吹入无菌无氧气体,将 脂柱吸出,置放在培养皿中,用无菌刀将 脂柱切成薄片, 行 察和聚落的移植。 5、 培养 ① 平板培养 根据待分离微生物的特点 不同的培养条件。 ②富集培养 利用不同的微生物生命活 特点的不同,制定特定的 境条件,使 适 于 条件的微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95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