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一封家书看杨振德与邓颖超的母女情
刘 燕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天津 300074 )
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著名社会活动家,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
先驱。她是 20 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
在她颠沛流离、备尝艰辛的早年人生经历中,是平凡却坚强的母
亲杨振德,以自己独立自强、逆境求生、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言
传身教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塑造了这位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
1940 年 4 月 2 日,65 岁高龄、在贵阳市青岩镇 1居住的杨振德给在回国途中的女儿邓颖超和女婿周恩来写下一封亲笔信, 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封杨振德寄给邓颖超的亲笔家书, 从中可以读出杨振德与邓颖超之间细腻深沉、亲密无间的母女之情。一、杨振德致邓颖超、周恩来的信
信纸长 25 厘米,宽 22.5 厘米,共 2 页,是杨振德用毛笔在黄色
熟宣纸上书写的。全文为:
“翔超儿:
四月一日接到你们三月十六日由兰州发来的信并相片三张, 看见你们身体胖壮,喜慰之心非笔墨所能言宣。 翔之手伤痊愈,尤深欣慰。以前我曾寄你们三封信, 来信云,只收到一信,想其二信,已浮沉了。
今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
你们客岁十月间寄来的信,没有收到;八月间寄来的信,收到的。我和老太爷一切为恒,均安适。可放心勿念。惟生活程度,较去年上半
年,粮物一切,价昂二三倍以上。 此地民风,皆习惯勤劳,十之八九,均可自食其力。虽感生活太高之苦,但地方民情,尚称安静。你们到渝,望即来信告知,以慰悬怀为盼,余不尽言,容当后叙。此复,并
祝
双福。
母 德手书 四月二日
我以前常时这样想, 最好是不晓得信, 你们已回国来了,在途中。
我少悬一些念虑。今果如此,实慰私衷之愿也。 ”2
随信附有一个牛皮纸信封。信封为直式,侧面封口,正面中
间有红色长方形方框,杨振德毛笔手书:
“重庆曾家岩五十号
卢
竞如先生收请劳妥转邓颖超先生亲启
贵阳青岩镇寄” 。左上方贴
有绿色五分中华民国邮票
1 张,加盖红色邮戳。
称谓中的“翔超儿” ,“翔”指的是周恩来(字翔宇)
,“超”
指的是邓颖超。 “翔之手伤痊愈,尤深欣慰” ,指的是
1939
年 7
月 10 日,周恩来在延安骑马到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马匹受惊,将周恩来摔下,造成右臂骨折,由于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中央
决定由邓颖超陪同周恩来到苏联治疗伤臂。 1940 年 4 月,伤臂基
本痊愈,因此杨振德才在信中说“翔之手伤痊愈,尤深欣慰” 。
信中标点为本文作者所加
“以前我曾寄你们三封信,来信云,只收到一信,想其二信,
已浮沉了。你们客岁十月间寄来的信,没有收到;八月间寄来的
信,收到的” 。“客岁”指 1939 年,此处的八月、十月,均指公历
8 月、 10 月。 3八月时,周恩来一行尚在国内;十月时,已到莫斯科,通邮更加困难。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想见当时青岩镇与外界的通信条件十分恶劣,往来信件常有遗失,因此,这封信能最终寄到邓颖超手中,殊为不易。
“我和老太爷一切为恒” ,此处的“老太爷”指周恩来的父
亲周贻能。日本占领武汉以后,八路军贵阳交通站接待了一批经桂林转移到贵阳的抗日革命家属。其中包括邓颖超的母亲,周恩来的父亲,博古的奶奶和小女儿,李克农的父母、妻子及弟、侄,
孟庆树的父母、舅父和弟、妹,还有义士蒋士莲等
20 余人。 1939
年 2 月 4 日,日军对贵阳进行大规模空袭,致使贵阳遭到严重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革命家属,八路军贵阳交通站立即在青岩镇借用背街和南街等民房将革命家属加以安置。当时客居青岩镇的抗日革命家属均以难民身份分散在各个民居,当地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他们彼此照顾,共度时艰。 4
“惟生活程度, 较去年上半年, 粮物一切, 价昂二三倍以上。 ” 从这段话中,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国民政府的经济形势岌岌可危,
因此信开头说 “你们三月十六日由兰州发来的信” ,据《周恩来年谱》(1898— 1949)(修订本) 记载: 1939
年 3 月,周恩来一行乘苏联民航飞机飞抵兰州。若是农历三月十六日,即当年的公历 4 月 23 日,周恩来已到延安,与信件中所提由兰州发信的事实不符,因此推断,文中日期皆为公历日期。
4 摘自《青岩镇周恩来之父曾居地简介》 ;参见李朝贵:《八路军贵阳交通站》 ,《红岩春秋》 2009 年 02 期。
民众生活困苦,物价飞涨,一年即上涨“二三倍以上” ,同时也反
映出杨振德对国民政府治理国家经济能力的不满。
“你们到渝,望即来信告知” ,此时,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已
到延安,尚未返抵重庆 5,但杨振德将信寄到重庆,应该是希望女
儿一行平安回来, 惦念之情在信末的附言中溢于言表: “ 我少
悬一些念虑。今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