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内容的角度上的信念修正与认知治疗的路径探讨-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VIP

从心理内容的角度上的信念修正与认知治疗的路径探讨-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心理内容的角度上的信念修正与认知治疗的路径探讨-医学心理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通过对心理治疗历史的梳理, 指出认知治疗的核心在于信念修正, 并从心理内容的角度对信念的形成以及信念的三维结构给出说明, 提出信念建基于心理内容的基础上。因此, 信念修正应该从心理内容的修复开始, 指出心理内容的三种修改模式:删减、替换与增加, 并结合神经生物学的可塑性与协调现象, 给出信念修正与认知治疗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心理内容; 信念修正; 认知治疗; 协调;   A Study of Belief Modification and Cognitive Therapy Based on Mental Content   LI Xia SUN Dan-ya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cienc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After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this paper raises the idea that the crux of cognitive therapy lies in the belief modification. Additionally, it gives an in-depth description of the formation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belief from a mental content perspective, and argues that belief is built upon mental content. Therefore, combining with the plasticity and attunement phenomenon in neurobiology, the belief modifi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modification of mental content by content deleting, replacing and increasing.   Keyword:mental content; belief modification; cognitive therapy; attunement;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以及生存压力的加大, 患有心理障碍的人群在逐年快速增长。另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公布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2002) 中指出:精神类疾病在中国疾病的总负担中排名首位, 约占17.5%, 预计在2020年将上升至25%。从中不难看出解决心理问题在当下所面临的紧迫性与严重性。   一心理治疗基础的哲学回归   回顾心理障碍治疗的历史可以清晰发现,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关于心理障碍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与心理治疗。抛开前两者, 仅就心理治疗而言主要有以下四大流派: (1) 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方法。通过自由联想发现阻抗, 并以克服阻抗来达到心理障碍治疗的目的。由于精神分析方法治疗时间漫长, 而且疗效无法客观评价, 故在20世纪40年 始衰落。20世纪50年代, 随着神经科学对人类思维和大脑的研究成果日趋丰富, 药物治疗不断取得进展, 又进一步加速了精神分析的衰落。德裔英国心理学家汉斯伊森克 (Hans J.Eysenck, 早在1952年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对弗洛伊德分析的治疗效果与不进行治疗的效果作比较, 发现没有什么差别因而, 弗洛伊德理论在它的两个主要部分是完全矛盾的:精神分析在失调上并没有正效应, 其他方法反而更成功。实际上, 有广泛的共识:行为治疗胜过精神分析。[1] (2) 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根据条件反射学说, 提出了行为主义的心理治疗, 但是, 这种心理治疗由于把人作为一种可设计与操纵的机器, 缺少对于人本身的关怀和理解, 也饱受世人诟病。 (3)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一派心理治疗是把存在主义哲学引入生命主题的衍生品, 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他们认为一旦存在感缺乏或者丧失就会造成心理障碍。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的罗洛梅 (Rollo May, 就认为:人的行为并非如弗洛伊德所认为的那样, 是盲目的, 也非如行为主义所认为的那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降财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