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的“三国名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 《资治通鉴》中的“三国名人” 《资治通鉴》不仅是一本要通读的书,更是一本要读通的书。不 同的时期读,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认知。该书 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引领读者细读《资治通鉴》,你会发现,原来 历史与现实如此之近。 《隆中对》,说的对不对 孝献皇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 许也,惟颖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刘备三请诸葛亮这事地球人都知道。三顾成佳话,一对足千秋。 诸葛亮未出茅庐时,发表了《隆中对》,对天下大势作了预判。 诸葛亮的《隆中对》到底有没有战略预见性?在当时是不是超前 的新观点? 第一,《隆中对》预判天下三分,相当大胆。 有人也许会说,此乃天下大势,能预见此者并不乏其人。其实未 必然。 当时曹操、孙权分据南北,其势已成,这谁都能看出来,荆、益、 汉中不得其主,也是明摆的事实,这三块蛋糕曹操独吞或与孙权分别 吞之,可能性都相当大。当时,相信天下两分的人可能会更多,甚至 看好曹操统天下的人也不在少数,起码比三分天下的人占多数。 曹操平吕布、灭袁术、败刘备、破袁绍,北踏乌桓,西抚中关, 已经累胜多次,天下都有心理定势了,只要他上场,没有赢不下的比 赛。曹操的统一线路有问题,他应该把孙权放在总决赛阶段打,先定 荆州,再平汉中,再入川把益州夺过来。如此花数十年工夫应该可以 统一全中国了。是曹操的战略失误给了刘备一次机会。 对孙权来说,最好是先取荆、蜀,和曹操形成大格局的南北朝; 其次是把蜀让出来,江东联结荆襄,也能抵抗一阵;再次,只能偏安 江东,等着收编。 至于刘备,要么到孙权那里蹭饭,至于人家会不会把妹子嫁给他, 那就难说了;要么就是继续做雇佣军,谁给面包帮谁打。反正那时如 果开赌盘,没有人会买刘备赢,除了诸葛亮。天下三分没有必然性, 不是所谓的大趋势,天下两分或一统才是当时趋势,天下三分只是一 种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诸葛亮了不起的地方在这里。他向刘备描述了 这种可能性,让刘备同志在困难的时候看到了光明,提高了勇气。 第二,《隆中对》明确了刘备集团的对外政策。 诸葛亮给刘备明确了一下战略走向,这就是三国迷都知道的“东 联孙权,北拒曹操”。这是弱小的第三方的生存法则,大格局不变, 这个就不能变,当然前提是先占据西部,否则你只是一股流窜力量, 和人家谈不到“联”只能是“傍”了。 第三,《隆中对》描述了一个刘备集团的最美好前景。 天下三分的目标已经很高了,但还不是最高的目标,诸葛亮毕竟 年轻,他看有人兴致勃勃地听自己忽悠,情绪一上来,描绘了一个更 加美好灿烂的明天。这就是:“打倒曹阿瞒,解放全中国! ” 具体方略是:内修政治,外联孙权,这是防守的要件,进攻有三 个条件:一是天下有变;二是一上将率荆州兵团以向宛、洛,这应该 是牵制性的;三是刘备亲自率主力从益州北部出秦川,挥师中原。 另外,诸葛亮的这套破曹策略究竟好不好使,后世也多有争议, 有人也因此说诸葛亮“将略非其所长”。诸葛亮讲到的三个要件,刘 备集团始终没有在同一时间凑齐, 无法用实践证明,反而成了为诸葛 亮伐魏失败解脱的遁词。 周瑜的火车 孝献皇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周瑜诣京见权曰:“hellip;hellip;乞于与奋威俱进,取蜀而并 张鲁,hellip;hellip;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 方可图也。”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在和刘备 集团联合抗曹的过程中,处心积虑地想杀掉诸葛亮和刘备,结果是赔 了夫人又折兵,被“三气”而死,死的时候还不依不饶,说什么“既 生瑜何生亮”。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扬刘、贬曹、抑孙,倾向性很严重,小说 里周瑜的很多糗事完全是污蔑不实之词。问题是,看《三国演义》的 人永远比看《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人多,平反的速度永远赶不 上被冤枉的速度。 周瑜年轻有才,以少击众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孟德, 建立如此功 勋,在一般人想象中,周瑜此时不知会狂成什么样子,而事实上,周 瑜在“执臣节”这方面非常注意,能始终做到不逾规。 周瑜和孙策是朋友、连襟,恩同兄弟,但是在周瑜心中,君臣之 分很清晰。要知道,周瑜的出身门第要比孙策高得多,同在乱世,一 样拥有自己带出来的武装,但是和孙策一见面就结下了君臣之固。 对 尚未掌权的孙权,周瑜也是一般对待。孙权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将军, 其他人对孙权“为礼尚简”,而周瑜见到这位小弟,却是“独先尽敬, 便执臣节”。 周瑜是孙权集团里第一个提出来“取蜀而并张鲁”、“据襄阳以蹙 操”这样战略大思路的人,周瑜不幸英年早逝,他的构想没有实践的 机会。不少人认为周瑜有点得陇望蜀,狂妄自大。不过世事难料,假 如给周瑜一些时间,这个构想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周瑜的火 车也许能开到四

文档评论(0)

kunpengch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