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案例集锦讲课讲稿.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小学数学优秀案例集锦 作者/来源: [ 暂无 ] 发布时间: 2010-03-10 连续六次摸到白球后的思考 浙江省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朱国荣 邱正平 一、案例背景 “可能性”(概率)是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可能与一定”是学生学习“可能 性”的第一节内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在满足 相应条件后,一定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件则可能发生,也可能不 发生。比如在一个盒子里放入两个黄球,任意摸一次,一定能摸到黄球,不可能 摸到白球;如果放入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则可能摸到白球,也可 能摸到黄球(即可能性)。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原有生活经验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认 识,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过来也会干扰对“可能性”的数学化理解。 二、情境描述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放入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任意摸一次,结果会怎 样?这是我在执教“可能与一定”一课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是:“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为了“确认是这样”,我请一位学生摸一次,结果摸到的是白球。接着,我又 请一位学生摸一次, 摸之前我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一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大部 分学生认为应该是黄球了! 结果这位学生摸到的还是白球。 第三次请学生摸, 再 猜,这时更多的学生认为一定是黄球了。 但第三位学生摸到的竟然还是白球! 这 时,教室里一片惊讶声:“怎么会这样?”“这怎么可能?” 第四位学生再摸,白球! 第五位,还是白球! 第六位,依然是白球! 我的额头开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一个念头禁不住从脑 海中冒了出来:“这课要上砸了!” 到了第七位,那位胖胖的小男生终于“争气”地摸到了黄球。 我终于舒了一口气,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教学顺利地转入了下一个环节。 三、课后反思 “可能性”一课我已经上过好多次了,但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发生。连续六 次摸到白球,怎么会这样呢?课上,我茫然不知所措,课后,我们进行了反思, 结果为自己额头冒汗感到羞愧, 更为没有抓住教学中生成的好材料及时组织学生 讨论感到汗颜。 第一次摸到了白球,第二次摸到的应该是黄球;连续两次摸到的都是白球, 那么第三次摸到的就一定是黄球了。 对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 作出这样的判 断一点儿都不奇怪。 在后来一次听课时, 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形: 这位教师组织 摸球活动, 也是放一个白球、 一个黄球, 摸之前要求先猜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球,并作好记录。我正好坐在一个小男生的边上,第一次他猜摸到黄球,而摸到 的也正好是黄球, 他兴奋地举了举握紧的拳头。 猜第二次时他毫不犹豫地在白球 一拦里打上了“√”,我赶紧和他交流: 师:这次你怎么猜是白球了? 生:因为刚才这次摸到的是黄球,我想这次一定会摸到白球了。 这位小男生迫不及待地进行第二次摸球, 果然是白球! 他又一次兴奋地举起了拳 头。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作出这样肯定的判断呢?显然, 这是因为学生对随机现 象发生可能性的模糊理解。对“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这个随机事件而言,学生 的生活经验足够支撑他们作出这样的判断: 要么摸到白球, 要么摸到黄球。 而且 学生还会直觉地意识到: 摸到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文档评论(0)

135****0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