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评价 ——以鄂托克旗为例.pdf

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评价 ——以鄂托克旗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防治土地荒漠化是我国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要求。毛乌素沙地土地沙化严重,具有敏感而又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修 复则是荒漠化综合治理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措施。 本文以地处于毛乌素沙地西北部的内蒙古鄂托克旗为研究对象,根据野外样方调 查数据及遥感监测的植被盖度等数据,对其近10年生态恢复成果进行研究评价;通 过风蚀模型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水分等基础数据对研究区风蚀模数及特征进行分析, 评价生态修复对风蚀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鄂托克旗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天然牧草地,草地面积占比由2009 年的58.91%增大到2018年的81.58%。样方调查结果显示,植被群落优势种为油蒿、 猪毛蒿、胡枝子、沙蓬等,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中部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沙地样方的 Margalef 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Pielou 指数均高于半固定沙丘样方;沿216 省 道样线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样方在实测盖度和高度降低的同时,物种多样性却有提高, 可能是土壤成分改变导致的;沿313 省道样线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样方趋势大抵相反, 即盖度有所升高,但高度和物种多样性却有下降,可能是植被生长型由灌木向草本植 物过渡的原因。研究区植被盖度从2009年的19.35%增长到2018年的27.64%,其升 高斜率为0.0042,呈轻度改善趋势,夏季植被盖度增加速率最大。植被盖度正向转移 的面积占总面积的45.08%,退化面积极小,植被状况稳步提升。 2 (2)2009—2018年鄂托克旗平均风蚀强度由2009年的31.03t/hm 减小到2018 2 年的17.34t/hm ;全旗大部属于轻度风蚀等级,面积占比由2009年的71.56%升高到 2018年的79.50%,其次为极强烈风蚀,由20.67%减小到10.75%;2009-2018年鄂托 克旗风力侵蚀强度正向转移幅度 (15.46%)大于逆向的幅度 (-2.27%),说明2018 年较2009 年风蚀强度明显减小。植被覆盖度较小的区域风蚀强度较大,植被覆盖度 较大的区域风蚀强度较小,说明植被恢复是风蚀强度减弱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风蚀模型 I 毛乌素沙地生态修复评价-以鄂托克旗为例 目录 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1 1.2.1 荒漠化相关概念1 1.2.2 荒漠化治理方法2 1.2.3 荒漠化监测和评价方法4 1.2.4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7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7 2 研究区概况8 2.1 自然地理概况8 (1)地理位置8 (2)气象水文8 (3)植被与土壤9 2.2 社会经济状况9 3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10 3.1 资料来源10 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1 3.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12 3.3.1 植被盖度计算与分析12 3.3.2 风力侵蚀模型计算14 3.3.3 参数计算16 4 荒漠生态恢复评价17 4.1 鄂托克旗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模式现状分析 17 (1)土地利用17 (2)生态修复模式19 4.2 鄂托克旗植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