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未必皆苦口--批评也可甜如糖.doc

良药未必皆苦口--批评也可甜如糖.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良药未必皆苦口 ——批评也可甜如糖 内容摘要:成功有效的批评好比一方良药,能使学生种种疑难病症得以医治,从而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体验和班主任工作实践,从陶行知先生的糖果教育得到启发,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对批评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注意事项提出一些独到见解和反思。 关键词:批评教育智慧、四块糖果、批评艺术、闻过则喜、师爱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普及,加上省一级重点中学的不断扩招,许多高中教育生源素质和整体水平可能有所下降,这样,学生自信心、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引导指正。在这个过程中,批评学生是常用的教育手段和管理环节。可是,老师们最终发现,实践结果并不满意——许多学生并不认可批评模式,那些明显做错的学生如临大敌地接受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后,离开老师身边时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到同学那里还说:“又挨骂了”。在他们看来,老师的批评等同于“骂人”。而老师们也普遍感到学生难以“说话”了,沟通不畅,话说重了学生恨你,说轻了学生又不理你,说多了嫌罗嗦,不说吧又实在看不过去,分寸很难把握。圣人曾说:“闻过则喜。”这说的是圣人,生活中有几个凡人可以如此?更不用说青春年少的高中学生了。 为什么老师和班主任的批评教育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甚至走到反面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被批评的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其中的“好”,反而认为是有害的,从而抵触、叛逆、不合作甚至做出极端的举动。 所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为什么良药要苦得让人难以下咽?忠言为什么非得让人听了难受反感呢?这是因为: 1、批评是对人的一种否定,其实质是惩罚,而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喜欢赞扬讨厌批评也是男女老幼的天性。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反映。即使是成年人,也大多喜欢被表扬而不愿被批评,何况中学生,他们也许长得很高貌似成熟,其实孩子气未脱,有时甚至需要“哄”才肯合作。 2、或许当我们去批评别人的时候,都希望对方像唐王一样,而自己可以像魏征那样直言不讳。可这并非事实,更何况,唐太宗和魏征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谈话模式,在古代君臣关系中也是千载难逢。事实上,批评是一种人际互动,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趋向负数。 3、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双方之间的气氛总是让人紧张,在紧张的氛围中把握好说话的分寸比较困难。特别是师生之间,无形中形成老师理直气壮、学生心虚畏惧的不平等关系,双方的心态都可能没有摆正。 4、批评别人,既不能伤害到对方,又不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心悦诚服,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多人都要面对的、棘手的难题,家庭成员之间、企业同事之间、师生之间都为此苦恼过。1957年毛主席他老人家提倡全体党员展开批评——团结——批评的思想教育活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可事实证明这场活动开展得并不顺利。 那么,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行的办法吗?批评能否作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避免负面效应,取决于教师能否巧妙地掌握运用批评的艺术。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让许多教育者读起来热泪盈眶,深受启发。如果说陶先生的糖果是有形有味实实在在的,那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有可能借用“科技”手段,也给“批评”这颗“良药”包上糖衣,让“服药者”愉快地吞下甚至咀嚼着慢慢享受批评,从而 “药到病除”,达到批评者的要求,皆大欢喜。 给“批评”一张漂亮的包装纸 理想的场所、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的语言、温和的笑容,都可以成为“批评”外面精美的包装。 老师与学生沟通,尤其是批评的时候,更需要仔细备备课,不要以为随时随地就可以随便批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批评的内容去精心设计地点、谈话方式。批评学生特别要注重 教师的个人修养,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是 教师个人形象的一次全方位的展示和教育智慧的运用。如孔子说过,为政与施教一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先生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己,他指出:“盖己立而后立人,己达而后能达人。”教师塑造起良好的批评者形象,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 维护自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即使是老师的态度再诚恳,只要有他人在场,哪怕批评的方式再温和,也会让学生感到伤面子。因此,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进行。在课堂上、办公室等公开场合千万不要当面批评,这很伤学生自尊,个别学生甚至要反击,到时会弄得老师也下不了台,以后其他学生会纷纷效法,教师难以招架。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还会让学生不知不觉丧失羞耻心,对错误不以为然,对批评习以为常,批评也就失去意义。 如果教师在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不加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