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doc

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我校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学校83%的学生是外地农民工子女,不同的家庭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都在不同水准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再加上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主导文化产生了一种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问题,如:自卑、厌学、缺乏同情心等,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学困生尤为突出。这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学困生,是我校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实行矫治,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我在教育实践中记录了下面一个案例。 学生基本情况 性别:男 年龄:12岁 一、学习表现 1.一年级的时候,即表现为好奇心强,课堂听讲经常搞一些小动作,虽然教师经常提醒,但转变不大。 2.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总是边玩边做,而且经常做错题或漏做题,且字迹潦草。 3.因为学习基础差,导致成绩很差,所以该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内、课外无论做什么事注意力都不能集中,且好动。 二、家庭背景 其家里有四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而且是男孩,父母都比较偏向他,他父亲又忙于生计,很少在家。而母亲对他的教育有时过度宠溺,再加上他母亲不识字,学习上对他的关心和督促更少。 三、心理问题与根源有三方面 1.自尊自卑,矛盾交织 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总觉得被人瞧不起,意志消沉。每次发到考卷后,便坐立不安,下课后,故意磨磨蹭蹭晚回家,平时与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少,逐步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躲避其他同学,担心和他们接触而受到伤害。他用自尊营造可怜的保护层,躲藏在痛苦之中。 2.逆反心理,容易偏激 在李海平的学习经历中,经常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所以,他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儿芝麻绿豆大的事儿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他实行教育,他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其何的模样。其结果往往是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兴趣自然减弱。 3.意志薄弱,不愿学习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因为自制水平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矫治对策 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实行心理辅导,使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和服务,协助学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理解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各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1.情感沟通,树立自信心 聆听是教师实行心理辅导的首要基本技术,教师必须对学生实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因而聆听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李海平,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我除了主动找他谈天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协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老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水平较差,学习后也完全能够提升,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真诚的态度与李海平谈心,实行情感沟通给予他充分的信任,(特别是抓住他的闪光点,给予即时的表扬)从而建立起了师生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对他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协助他提升对学习的理解。初步认清远大的理想是靠学习来付诸实现的,而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决定成绩好坏的关键。经过多次的谈话,并用古今中外成者的事例鼓励他,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他终于敢于在师生面前在声说:“我能行!” 平时我对他也多加注重,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即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为了去除李海平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就即时表扬鼓励。我经常对大家说:“看,李海平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海平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响亮,让我们听得很清楚”。 逐步地,李海平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