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茶干》阅读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 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 ,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 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 当倒闭了, 豫丰失火烧掉了。 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 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 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 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 ,一边是“醋” 。这样大的两个字 ! 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 黑字 ,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 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 由一个徒弟用白铁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 香四溢 ,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口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 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 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 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并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 。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 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 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卜干的作坊。 有一 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家底是很厚实的。 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 少钱 !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 ,会做 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 :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 ,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 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 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 这种茶干是圆形的, 周围较厚, 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 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 。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 牌,木牌上刻着字, 木牌压在豆腐干上, 字就出来了。 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 掰开了, 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 ,所以叫作“茶干” 。 连老大监制茶干, 是很认真的。 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 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 车站、码头、 茶馆、酒店都有卖的。 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 双黄鸭蛋、 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 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的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 人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 他算几笔,喝一口 ,什么也 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 :“的时候” 。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 。“ 我的时候” “他 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 ....他说话本来就慢, 加了许多” 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 门口的两个大字 ,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 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 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 :“你们家的茶干, 为什么不恢复起来 ?”他说 :“这得下十几种药料 ,现在,谁做这个 ! ”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 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 ,真也不容易。 不过,这种东西没 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 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 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 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 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 我也愿意写写 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 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 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 简直近似随笔。 结构尤其随便 ,想到什么写什么,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 (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 )。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 行一次冲决 :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 ;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 是: 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

文档评论(0)

137****72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