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分享朋友圈的工作励志文章
同样面对挫折, 微笑好比愁眉苦脸, 至少微笑可以让你树立信心, 以更好的心情去面对挫折。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分享朋友圈的工作励志文章, 希望你们喜欢 ! 欢迎阅读 !
励志文章 1:他人也在用你看不见的方式努力着
我不知道,城市里的穷在你心中是怎样一个概念 ?或者,你有没有穷过 ?
在我看见的,城市里的穷就是父母没文化、无业、打零工,身份要么是外来
务工者,要么住在城市里的棚户区。他们领低保,住瓦房、木房,将 10~ 30 平方米的房间称作“家” ,没有格局分明的厨房、卧室、书房、客厅、阳台、卫生间,只有在一个房间里既是卧室, 也是厨房,大人和小孩睡觉的地方用一张床单隔开,甚至上厕所都要跑去外面破旧的公厕解决。 洗澡的话,夏天站在水龙头边冲洗,冬天则烧一桶水倒在一只大盆子里洗,周围居住环境极其脏乱。
记得 2013 年,我还在报社上班期间,做了两期交换角色采访,首期体验的是在城市里卖菜的外来人员, 第二期是修车工。 比起那些外表光鲜实则丑陋的人事,我更关注那种感同身受普通人的生活。
关于我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采访, 缘于有一天晚上, 我下班回家路过一家水果摊,看见年轻夫妇吆喝着卖水果, 旁边橘黄色的灯光下, 一个小男孩趴着写作业,水果摊不远处又有一家卖麻辣烫的小吃摊, 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 只是女人是跛脚。看见如此场景, 我在回家路上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他们不管风吹日晒照样出来为生活奔波, 为的不就是多挣钱让生活好过, 为下一代创造好的家庭环境吗 ?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在奋斗,我决定做这样一个采访。
第一期采访卖菜阿姨时, 我和她聊了很多。 她来自偏远的山村, 丈夫在工地做工,女儿读初中,儿子读小学。我问她卖菜能挣多少钱时,她和旁边的大姐都
笑着说卖菜哪能挣钱啊, 不就是混口饭吃,晚上出门挑着箩筐串街卖水果。 其间,我问了很多问题, 还暗自高兴, 心想这期稿子肯定能上头条。 由于卖菜阿姨的住所离菜场不远,在征得卖菜阿姨同意后,我又以了解邻居为由去了她家。
阿姨家附近全是私人修建的房屋, 在一栋栋房屋背后, 经过逼仄巷道, 便来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到了阿姨家里。这个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两间 10 平方米的瓦房,一间既是厨房又是小孩的卧室, 另外一间则是大人的房间。 除了电视外, 家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电。我问阿姨:“为什么租住在这个地方 ?”阿姨笑着说:“因为房租便宜,自己本身也是农村出身,这种居住条件能接受,而且还可以在周围养鸡鸭。 ”
第二期采访的是一名修车男生,他 19 岁,初中毕业后就出来打工挣钱,城
市户口。与他交流时,他显得很热情,我问他修车的程序,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能不能补贴家用, 他都很开心地回答了我。 当我回头看采访稿时, 觉得没问到点
子上,便又与他聊起了梦想。 聊天过程中, 他一直提到自己多少岁前要挣多少钱
买房,让母亲也住一回带电梯的新房。
男生说他自己没什么梦想, 无非就是多挣钱, 母亲身体健康, 生活过得平安幸福便好。如果非要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那么买电梯房便是他的梦想。
在男生的讲述中, 他没有提起父亲, 我又不方便直接问, 便换了个角度说自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所以压力很大,但一直都在努力。男生听我这么说,叹了一口气说:“没人能体会在童年就缺少父爱的男生比其他人要努力百倍的滋味。”男生还说:“我家庭条件不好,和母亲租住在老房子里,所以我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努力挣钱。”
这两期采访结束后,我回到家中写稿件,几近落泪,尤其是采访修车男生,
听他讲述时我内心触动很大, 因为我懂得一个家庭没有父亲存在的惧怕, 这种惧
怕是无能为力的, 比如说当生活中需要男人出面解决事情时, 只有女人和小孩站
出来。
第二天,我去单位把新闻稿拿给领导看, 他先是表扬我几句, 接着表情由晴变阴,我看他脸色不对,就知道接下来要面临着批评。领导告诉我,新闻里最好避免记者的情绪, 然后让我重新修改。 经过向前辈们请教以及自己的反复琢磨推敲,我明白了新闻是站在客观角度记录,情绪是读者自己的表达反馈。
结果,两期的采访报道后来只刊登了卖菜阿姨那一期, 修车男生那期因为领导说“思想主观、言语犀利”便被撤销。经过那次采访,我经常思考记者的使命,以及记者的存在到底是为什么。最后,我没能写出想要表达的社会“事实” ,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话筒” ,别人借我传递声音,我缄默不敢言。
曾经在上班那段时间里,我接触并采访了很多平凡的普通人,有卖菜小贩、
2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公交司机、摩的师傅、运水工、建筑工人、服务员等,他们虽然平凡、贫穷,但
他们的生活却过得乐滋滋的。 采访时,我有好几次想问他们年轻时的梦想, 或者现在的梦想,但几次都咽了回去,觉得这样问太突兀,如果在他们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