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渔歌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塞、箬、笠、蓑、鹭”五个字,指导书写“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
3通过想象等方法体会词所描绘的画面美,感受词的优美意境,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三、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链接资料体会情感法。
四、课前准备(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一种与诗歌齐名的古代文学体裁———词,大家还记得是哪首吗?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子”要读成三声,齐读,
渔歌子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04页,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遍,第一遍读正确、第二遍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1、我们来看看词中出现的几个生字。(ppt: 生字词: 西塞山 鳜鱼…… )
2、学习多音字。
3、指导书写 “鹭”。
三、读流利,读出节奏,韵味。
1、生字掌握了,谁再来读读这首词?
指生读
指生读
指生读
2、词我们能够读正确流利了,但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味。
师泛读
生齐
三、展开想象,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
1、搜集了资料我们知道,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赞他的:说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出笔,做上记号。
2、生答相继出示: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短短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凝练。正是因为凝练,这些景物的颜色、姿态等等都没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怎样的西塞山?(点明了这首词的地点)
生……
李白有诗云: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在王维的笔下有: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转黄鹂。
杜甫的绝句中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张志和的笔下是: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文人墨客的笔下白鹭往往象征着美丽 自由 悠闲。
带着这样的认识再读。
继续交流:
怎样的桃花?……
师:(从桃花一景物中我们知道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
流水……
鳜鱼……
带着你的想象读读这句话。——桃花流水鳜鱼肥
怎样的斜风?
细雨?
3、读出想象到的画面:
师:快快捧起书,把刚才的想象美美地读出来。齐读词
4、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词的意思)
小组交流。(等别人汇报完可以补充自己的观点)
(1)小组汇报,请认真倾听,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根据学生的板书)
5、春江水绿,岸畔桃花,天空白鹭,满目青山,好一幅xx的画卷!
师:好一幅清新明丽的画,指生读
6、再加上烟雨迷蒙、江上孤舟,真是一幅清新明丽而又柔和宁静的的画!
指生读——(齐读)
四、入境入情,体悟感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如画的美景,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这个人的穿戴是怎样的?
生:不须归
2、不须归,“须”的意思是——
不须归:是不想回到哪里?
是那个吃饭睡觉的小家,对吗?
3、深探“不须归”:
(1)、不想归到哪里?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ppt:作者资料)
所以这这里的不须归是回到哪里?
生:回到朝廷、回到官场。
(2)、为什么不须归(补充张送龄词)
他的大哥张松领担心弟弟在外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夫歌》,劝弟弟回家。(ppt:《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ppt:)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
生2
生3:
(3)他想归到哪里?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都没有鱼饵,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你觉得他钓到了什么?
生:自由自在
生:悠闲自得(板书)
生……
师:悠闲自得的寄情于山水,就是他的生活姿态!心灵的归宿!
(4)、齐读全诗
A:是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渔夫之意不在鱼,在乎心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课件设计(精选9).ppt
- 小学语文_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小学语文_语文园地一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小学语文_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6).doc
- 小学语文_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小学语文_《彩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 小学语文_《彩虹》教学课件设计(精选1).ppt
- 小学语文_七颗钻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3).doc
- 小学语文_七颗钻石教学课件设计(精选2).ppt
- 小学语文_剃头大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4).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