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时文评点积累】一入                           “套路 ”深似海! 
     编者按: 
     有统计显示, 2019            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 
破八百亿元。大学生收入少,但对数码产品、旅游、娱乐方面的 
需求大,更容易接受信用消费、分期付款。校园贷平台抓住了大 
学生的这些需求,在校园内大力推广。但近年来,频频出现了黑 
代理、裸贷等校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 
者。我们在网络、电视中屡屡看到某某因为校园借贷无力偿还而 
自杀……如何规避校园贷这样的“套路贷”,如何保障青年学子 
乃至借贷人的正常利益,                   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套路贷”不是贷,而是犯罪 
      (不是……而是……以并列关系的复句表明对“套路贷”的看 
法。) 
     ①近来,以借贷为名实施犯罪的“套路贷”案件呈高发态势。根 
据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 
知》,可以说,“套路贷”不是“贷”,而是犯罪。                                       (开宗明义, 
以高院的通知,旗帜鲜明地表达态度,照应标题。) 
     ②顾名思义,  “套路贷”不是为了贷款, 而是为了套路。 近年来, 
社会上不断出现披着民间借贷外衣,通过“虚增债务”“伪造证据” 
                                  第 1    页 
 “恶意制造违约” “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的                                      “套路贷” 
诈骗等新型犯罪。有小店主为了生意上周转资金, 仅仅 3 万元的借款, 
短短一年竟滚成了              800   万元;有大学生没经受住时尚消费的诱惑, 
结果几千块钱的  “校园贷”却可能搭上家里的一套房。  滚雪球的压力, 
不仅让被套路的人不能自拔,而且会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危害巨大。 
 (借例阐述。借具体详实的事例对标题的观点做了阐释。                                         ) 
     ③“套路贷”之所以能让受害者越陷越深,终至不可自拔,症结 
就在于其处心积虑设计的一整套“法律陷阱”。不法分子常以“小额 
贷款公司”名义“广撒网”,一旦有人上钩,“套路”就紧随其后: 
先制造民间借贷假象, 与受害人签订明显不利的合同,  甚至办理公证; 
然后为把虚增款额“坐实”,诱导受害人制造一条“银行流水与借贷 
合同一致”的证据链;临到还款时则故意造成受害人违约,用合同陷 
阱使其短时间内债台高筑。 即使对簿公堂,不法分子则以手握种种                                           “证 
据”说事,反而通过法院的判决将非法债权“合法化”。这些“法律 
陷阱”环环相扣,一旦“小贷”滚成“巨债”,不被吃干榨净就不得 
安宁。  (分析原因。从不法分子的角度,写出“套路贷”的流程。 
 “先……然后……临到……即使……反而……”写出犯罪分子步步为 
营。) 
     ④个别司法判决被             “套路贷”所绑架,正是被钻了民刑交叉时司 
法脱节的空子。一段时间以来,                       “套路贷”经过精心伪装,一方面使 
其被视为普通民事纠纷,而未被深究其中蹊跷;另一方面,则更是利 
                                  第 2   页 
用难以调查背后黑幕的限制,                     造成只能根据表面证据处理。                     加之对于 
此类新型犯罪的法律定性并不明确,                          在司法实践中民间借贷行为和违 
法犯罪行为经常容易混淆,也让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套路贷”一度猖 
獗。 (“套路贷”一度猖獗的原因, 钻了民刑交叉时司法脱节的空子。 
 “一方面……另一方面……”事理分析全面。) 
     ⑤法律应尽量给出黑白分明的判断,不能容忍灰色模糊了底线。 
最高法下发的通知,就是要严格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 
为,切实提高对“套路贷”诈骗等犯罪行为的警觉。不仅法院在审理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材料的,要及时依法 
处理;而且法院已按普通民间借贷纠纷作出的生效判决,                                        如果刑事判 
决认定出借人构成“套路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