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第一章史学家司马迁
第二章文学家司马迁
第一节司马迁材料驾驭能力超凡
第二节司马迁学问宏博辽远
第三节司马迁文学手法极其丰富
第三章思想家司马迁之一:建构华夏共同体
第一节建构华夏民族起源和国家认同
第二节建构华夏道统
第四章思想家司马迁之二:建构华夏政治观
第一节民本与为民
第二节天下为公
第三节平等与反抗
第五章思想家司马迁之三:建构华夏历史观
第一节豫让之义
第二节娄敬之智
第三面猎夫之志
第四节卜式之功
第六章思想家司马迁之四:建构华夏民族性格
第一节忠于理想
第二节担当道义
第三节强调组织性
第四节雄强奔放
1
第五节忍辱发愤
第六节谦让自藏
第七章结论:迁公乃大圣,史记乃大经
《史记》,对中国文学、史学和文化发展,有深刻影响。司马迁因
此被历代学者尊奉为杰出史学家、文学家。这两顶帽子,司马迁戴得很
稳。我想给司马迁戴上一顶新帽子:思想家。这顶帽子他还没戴过,不
知道在别人看来是否适合。今天的讲座,就围绕这三顶帽子来讲。两顶
旧帽子,大家都熟悉,讲得简略一些。一顶新帽子,讲得详细些。
第一章
旧帽子:史学家司马迁
中国是历史意识最强烈的文明体,远古就开始记录历史。《史记》
是中华民族第一部通史。
在国家诞生之前,一个社会的领袖集政治、文化、宗教诸般权力于
一身。当出现国家雏形时,国王统掌政治权力 ,文化权力让渡给史官,
宗教权力让渡给巫师。左巫右史,拱卫着国王,形成了国家权力结构。
巫师对神灵的祭祀权和阐释权,史官对历史的记录权和阐释权,是国家
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史学对于人类文明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汉代以前,中国的历史记录已经极其发达,天子和诸侯都有史官。
只是在战火硝烟中,历史典籍大多失散毁灭,流传下来的极少。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代宫廷史官,他立志要写一部通史。宫
廷所藏典籍,加上考察史迹、甄采传说,完全可以支持他实现心愿。可
是,司马谈积累材料、提炼思路,却未及完成著述 ,临死前他要求司马
2
迁继承遗志。
司马迁忠于父亲的遗愿,大量研究文献,还四处考察历史遗迹。一
部巨著的雏形,逐步在脑子里形成。后来他为李陵投降辩护,触怒汉武
帝,被判死刑。想着父亲遗愿,他不能马上就死。按照汉律,他可以花
钱赎罪,重获自由。可是他一个穷困小吏无力出钱,也没有任何朋友为
他辩护或为他出钱。他只好主动要求改为宫刑,留下性命,以便完成通
史写作。所谓忍辱负重者 ,司马迁之谓也。
为了准确描述黄帝以来三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状态 ,司马迁发明
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式相互阐发、相互补充的结构模
式和史书体制。这种模式和体制奠定了中国历史著作的基本范式,以后
二千年的官方史书,一直沿用这种体制。司马迁作为中国历史著作开创
者的地位,没有受到过质疑和挑战。
《史记》既可以说是司马迁的职务作品,也可以说是他的个人创作。
一者因为太史令的职责不包含写通史,二者他晚年的职务不是太史令而
是中书令,是辅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跟史学无关。
由于具有个人创作性质,他就可以充分表达作为学者的立场与思想。
中国史官本有秉笔直书的传统。董狐直笔已经成为千古成语。那是晋国
故事。齐史故事更加曲折。大夫崔杼杀了来他家里跟其妻子私通的齐庄
公,要求齐国太史把庄公写成暴病而亡,掩盖弑君事实。太史书曰:“崔
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了太史,让太史仲来写。太史仲和太史叔照
样直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杀了太史仲和太史叔。崔杼对太史季说 :
“你三个哥哥都死了啊,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 ,写暴病
而亡吧 !”太史季说:“尊重事实 ,是史官的职责,歪曲事实,不如去死。
即使我不写,也掩盖不了你弑君的事实”照样庄严写道:“崔杼弑其君。”
崔杼无奈 ,只得放过太史季。
太史季走出屋舍 ,正遇到南史氏执笔而来。南史氏以为太史季也必
3
定被杀,打算接着秉笔直书的。
齐史撇开齐庄公失礼情节,专看大臣失礼,未免偏颇(《史记》则
无此偏颇)。但其不阿权贵、不曲事实、秉笔直书的精
文档评论(0)